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轨制”的竞赛

(2011-01-26 20:10:18)
标签:

杂谈

    最近,从中央政府到主流媒体前所未有地谈到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今年将继续,国务院26日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8条意见,要求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举措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今年全国将开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0%,其面积大体相当于2010年全年商品房的供应量,创历年之最。这实际上是一种竞赛。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供给一直是由市场调节单一模式进行,政府没有承担保障性住房的责任,房价年年高涨,中低收入者望房兴叹。政府年年喊调控,但因手中无房力不从心,房价还是如脱缰的野马不可驾驭。现在中央到地方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提出建千万套保障房引导楼市“双轨制”(新华社语),用经济的手段、实在的住房遏制房价不断上涨的势头,使各得其所的住房价格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
    我们必须把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纵观今年各地人代会上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向人民承诺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上海市今年新开工建设和筹措保障性住房1500万平方米22万套,供应1150万平方米17万套;北京市新建和收购20万套,力争竣工17万套;重庆市新开工公共租赁房1350万平方米,实现50万人入住;成都市建设公共租赁等各类保障性住房5.4万套;南京市今年新开工保障性住房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储备廉租房1800套,建设中低价位住房4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0万平方米。这些从来都不缺人口涌入的大城市都这样大量建设保障性住房,其目的不仅是为改善城市“边缘化”的人群的住房困难,也是为留住永久的“生产力”、“购买力”。触类旁通,对于我们这样城市化率较低正在大量积聚人口的中等城市来说,更要坚持“低房价”战略,坚持“低门槛”入住,决不能让高房价挡住更多人进城入户步伐,让危旧片区居民还一直住在环境脏乱的环境里,让拆迁户不能安置到相适应的房子里。
    去年我市开建了18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今年要更大力度地推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年内新增廉租房、公租房3430套,经济实用房5210套,完成危旧片区改造150万平方米,新建拆迁安置房200平方米,所有开发区建成一个面积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蓝领服务中心。像正在开工建设的市区幸福新城,总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可以提供保障性住房1.8万套,解决6万人居住安置问题。沭阳的孙巷将建设122万平方米、容纳6万人的安置小区,成为苏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安置小区之一。这是我市“双轨制”住房供给的起步,并将持续推进的大战略、大手笔、大成效。
    对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算清大帐,不能将房地产当作重要的支柱产业,不应将土地收益当作地方第二财政。那个县区建的保障性住房越多,房价调控越有力,城市化进程越快,人民群众越满意,社会越稳定和谐,科学发展的政绩也越突出。当然,这并非压制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对有改善性需求的人群购买高档商品住房也无可厚非,而且要越建越好,不必攀比价格,只要物有所值,各得其所就行。在住房供给“双轨制”竞赛中,当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与市场主导的商品房供应等量齐观、并驾齐驱之时(深圳市未来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1376平方米24万套,占住房建设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20%提高到44%),房地产市场就会回归理性,健康发展,“住有其屋”的基本要求就会满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