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三线城市何所为?

(2010-09-17 08:18:27)
标签:

杂谈

    近来,围绕着“衣食住行”四个字引发了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关注,当关乎人们温饱的“衣食”基本解决以后,“住行”的成了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也成为一个城市是否适合人居和持续发展的分野。现在一些中国年轻白领、新毕业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流行“逃离北上广,转战二三线城市”的居住新选择,原因是那些一线城市房价畸高、交通堵塞,大城市病日益严重,生活费用高昂,生产成本蹿升,经济效益下降,一些企业也不得不转移生存。国外欧美发达国家都走过了这样的道路,就是先一线城市带头发展,到一定饱和膨胀后,通过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加快发展,才能带动整个国家的均衡发展。美国微软所在地西雅图、硅谷中心圣何塞市等数十个二三线城市贡献了GDP的大头,是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础。我国学者也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依靠发展空间更大的二三线城市及城市群,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也将决定着新兴国家未来的座次排定。
    二三线城市如何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适宜人生活居住的环境和创业就业的空间,一切取决于人口的积聚推动的城市化进程。
    宿迁,现在的中心城区和沭阳县城均有50万人,在中国城市划分中刚到“大城市”及格线,泗阳、泗洪的县城二三十万人,基本都是“三线城市”,至多说正在“由三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迈进,没有特别突出的带动极,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谋略地提出将宿迁的4个城市组成“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群”抱团发展,但如何发展?“住行”恰成关键。应该说“行”的方面城市交通没有大问题,关键之关键就在“住”的优势,靠此积聚人口,发展产业。
    这方面先知先觉的城市所作所为确实令人震撼与警醒。近日《人民日报》和央视正在深度报道了重庆“公租房”计划,3年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规模相当于一个200万人的城市住房量,他们还雄心勃勃的计划未来10年吸引1000万进城。他们的理念是有人就有消费,那怕没有固定工作,也要在这是吃喝拉撒睡。因此他们已经对区域内农民进城的户口不设限,大专以上毕业生更是欢迎,进城就能享受同城待遇,政府的公租房建好了来等人。最近到成都去听介绍更是吃惊,历来劳务输出大省转变了观念,把人多不再当作包袱,而是当作资源,当作财富,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于是,富士康、仁宝等这样的巨无霸电子企业去了。一个与宿迁同类型的劳动密集型电子加工企业老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从今年到以后,不是你有订单就牛,而是你有人就牛,我有几百号人我就牛”。而年轻的大学生毕业生则说:“来这是务工主要是生活成本更低,产业转移过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这里话语和做法已经直白无疑,连重庆、成都等二线城市都这样降低门槛,吸引人口,竞争可谓白日化。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面对这样的城市人口竞争甚至是人口虹吸,准备好了吗?确实需要深刻思考和紧迫行动了。我们正在实施的中心城区3年建设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的计划,以及各县实施的公租房、“蓝领公寓”等计划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城市人口倍增计划的基础和平台。还要大张旗鼓地搞,坚定不移地建,谁搞得快,谁建得多,城市化的人口财富积聚的就多,这将是趋势,也是机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大考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