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狮子山”台风的波及,我市下了一昼夜大雨,最大降雨量达到170毫米,一些农田和设施大棚被淹,一些城区道路出现内涝,一些小区遭积水封门,一些车辆水中息火抛锚。实地察看主要是原有的沟渠水系遭人为改变而致排水不畅,在农村不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失去作用;在城市不少敞开式排水沟渠被改成暗管涵道,排水不畅;道路的排水网管径太细,窨井配置太少,不少长期堵塞,遇急雨失去功能;还有一部分新建小区不考虑出水管网的衔接,只顾垫高内部高程而使雨水直排到公共路面。
这样的降雨量对我市的农田水利和城市排水系统仅仅是“中考”,我们不会忘记前几个月发生在我国华南华中一些城市的“暴雨大考”的警示,离那种日降雨量200毫米以上的“大考”近在咫尺,难保不发生,又该如何面对,如何抗击?反思这几年,我们也对流域水系农田水利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不少工程,但重灌溉,轻排涝,设防标准低,小型排涝泵站不仅失修而且不少被盗,完好的不多;对城市的排水系统则是缺乏应有的重视,满足一般降雨量的排水,没有对强降雨量的排涝做长远设计和超前考虑。一方面管网设计标准低下。我市的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是按现时国家标准规定日降雨150毫米以后三个小时排尽倒推计算管径的,最大不超过1.5米,显然已不适应现时的气象条件了。另一方面,我们往往注重地面工程的风光,对地下工程能省则省,谁会在意地下呢?有时为了土地收益或者为了掩盖污水臭味而填埋了一些排水功能十分完好的明沟明渠、池塘河道;对一些房地产楼盘排水方案审查不严,倒致乱接乱搭,只管小区排水顺畅,那管周边积水翻滚;更有甚者一些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留下隐患,缺乏管养,长期堵塞,加剧水患内涝。说实在的,我们现在管水治水的眼界和水平,还不如古代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分水治沙富饶成都平原、江西赣州洪水来袭至今还依靠宋代城市排水系统发挥作用那样,更不消说令人称道的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密如蛛网、大可行人的地下排水管道了。
大雨促进反思,积水给出题目。现在人类遭遇极端气候的频率越来越多,已容不得只做未雨绸缪的计划了,而需要迫在眉睫地行动了。眼前应急要做的事是对所有积水点进行全面整改,失修的水利设施要整修到位,强排的泵站要保证完好待命,狭窄的管网要重新更换配套,堵塞的窨井尽快疏通清理……。从长远看,我们要对全市城乡的水系统要作整体考虑,超前规划,今后无论设计还是施工都要着眼全局,面对极端,突破国家现行的低标准(国家也在考虑修改),宁可宽裕,不可凑合,更不能随意改变现有发挥作用的排水系统。我极不赞成现在有一种意见,要对穿越老城区的马陵河加盖,那是掩盖了污染毁掉了排水功能,有本事就把它治理好。还不可忽略的是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排水系统的严格审查,让水务部门有“一票否决”权,对公共排水系统的投入付出足够的代价……。
总之,欠帐不少,水事繁多,亡羊补牢,犹可未晚。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兴水利,避水患,让水与我们和谐共生;爱护水,畅通水,让水为我们永续利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