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环达瓜果蔬菜基地,我问一位来自浙江玉环县的农民,被聘用指导种西瓜的年薪是多少?他说15万。我说收入不少嘛。他却说这还多呀,我自己种起码20万以上。看到他信心满满的样子,不禁为农业技术的价值而叫好。
我市搞高效农业也聘请了不少“菜师傅”一类的农民技术员,每月的费用不过三、四千元,不少大户或专业合作社还舍不得。作为组织者的各级政府和干部也没有农业技术价值放到应有的地位,常常能用大量的资金补助建设有形的大棚设施,而没有想到重金聘用技术人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不小,但核心竞争力没有,人云亦云地种,一户跟着一户干。某一品种扩张很快,技术指导跟不上,质量参差不齐,效益也大打折扣,一旦遇到极端天气、病虫等灾害,更是无能对策,惨遭损失。
现在确实要提高对先进农业技术价值的认识,把他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对优秀农业人才作用的认识,把他作为第一资源。
被称为建国以来贡献最大的农学家,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
被称为“北有袁隆平,南有赵亚夫。一个抓高产,一个抓高效”的镇江农科所所长赵亚夫,20多年来与同事将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农民,在丘陵山区推广种植了180万亩的应时水果,给农民带来近30亿元的综合效益。
这就是农业科技和优秀人才巨大的价值。我省刚制定的“现代农业人才工程”,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100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100万有涉农专业学历教育毕业证书或农业岗位技能证书的现代职业农民;培育10万名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人才、10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经营服务人才。届时,每个行政村至少有5—10名示范带头能力强的带头人。
这是我省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人才支撑。宿迁作为农业大市,在此人才战略中理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达到1/10也不为多。可见我市培养和引进农业人才的任务艰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更是任重道远,但惟此才能建成“中国知名,江苏第一”的农业强市。我们要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