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瓜节之外的

(2010-05-31 20:24:21)
标签:

杂谈

    宿城区洋北镇举办第一届西瓜节,志气可嘉,打响了“活力新洋北,甜蜜自然行”的品牌。我没参加节庆而跑到瓜地田头,了解瓜农们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洋北镇共有1.2万亩西瓜,去年才大规模种植。“今年西瓜比往年迟十来天,减产肯定的,价格也不如去年”。这是瓜农们一致的说法,归结原因是冬春连续低温,但实质并非如此。
    洋北种西瓜最有名的当属陆跃,他原在上海南汇种西瓜,冲着家乡政策好回来的(上海流转土地要1100元/亩,洋北一季仅200元,政府补助200元),承租了50多亩,投入不到10万元,从5月10日摘瓜,目前已经收入15万元,预计总收入30万元。周围老百姓说他家技术最好。但问他最希望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时,他却说“技术。在上海种瓜我们请的都是浙江人,每月要付给人家500元/亩的技术服务费,在这儿要靠自己摸索”。这位中专毕业又闯荡过世界的汉子如是说。
    洋北的西瓜种植很多是附近双庄镇因缺土地而来的瓜农。其中成功的大户张用中承租了40多亩地,长势不错,来要货的车不断。他说,几年前就到东台看过,差距还是很大的,他建议由镇政府组织,十几家瓜农联合聘请象东台那样的种瓜师傅来教技术,包产量、包质量。
    洋北大学生村官张磊、陆杰等6人承租了100多亩地种西瓜,算是颇具现代产业经营理念了,各人分别负责市场、技术、品种、商标等,甚至用上了“蔡十八锦”生物肥。在地头搞起了采摘乐体验游,价格就比别人高许多。现场有人买黄澄澄的台湾“金凤凰”瓜,每只不到3斤却按个买,每个20元。谈到技术,他们也是摸索着干,通过网上查资料、象父辈学习来的,最迫切有人能教他们先进技术。
    一天的田间调研,感觉到处是渴望农业技术的眼光和呼声,农业效益高低也直接取决农业技术。比如今年西瓜推迟上市原因归结为天气也对也不对,关键是地膜覆盖技术。几年前,我在山东考察,那儿的气温比我们低,但他们的西瓜都是在4月份上市,买个好价钱,他们用得是的五层薄膜保温技术,而洋北基本上都是二层,最多用三层,对五层技术听都没有听说过。瓜农们说,如果西瓜提前20天上市,价格肯定要高2—3倍。再比如,洋北的西瓜棚绝大多数是竹子矮棚,投入少些,但保温效果差。天气一暖又纷纷撤棚,不懂“三避技术”,如遇到高温、暴雨很容易成灾。还有土地轮作、有机肥料、统一品牌、市场流通等等,均缺乏先进适用技术的指导和经营模式的组织。整个洋北镇万亩西瓜,只聘请到一名种西瓜的农技员,根本忙不过来,况且他的技术也显陈旧。很多农民都参加过技术培训,仅是互相之间学着干。
    由此想到,我市的高效农业发展很快,但核心的农业技术及推广体系并没建立起来。如同打一场大战役,缺乏有组织的大兵团作战,任由游兵散勇或者小规模的冲锋,如此不会产生象寿光蔬菜、东台西瓜、盱眙龙虾等那样叫得响的品牌与效益。政府抓高效农业,在组织起规模优势后,最重要的向技术要市场要效益。优惠政策的补助资金不在于流转费用、设施大棚等,而更重要用于农业技术的传播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民如果掌握几项先进适用的技术,获取的经济效益,抢占的市场先机远比政策补贴来的实在,管得长远。
 

西瓜节之外的

大学生村官手捧金凤凰”西瓜
西瓜节之外的
瓜农正在辛苦地手摘西瓜上市

西瓜节之外的
种植大户张用中正在谈生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郁闷的气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