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蔬菜价格陡降。西红柿地头批发价跌到了1元以下,这与节前2-3元一斤的紧俏行情形成了巨大反差。分析原因,我市的大部分蔬菜销售还是停留下商贩上门收购,或者各自并不牢固的渠道销售,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信息不灵,流通不畅。价格好的时候,最迟得益,价格降的时候,最先跳水。看到种植大户、农民兄弟、还有大学生村官的无奈面对,真的心痛与沉重。
宿迁的农业遇到了过去不曾发生的事。这两年发展起来的几十万亩设施蔬菜大棚,今年开始遇到的冰雪灾害、杀菌脱霉、市场行情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应对措施和专业制度来解决。
最关键的是市场体系建设。如同工业企业一样,有市场需求才有生产,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最终价值。传统农业千百年来都是小生产方式,自给自足,效益低下,谁也没有重视市场问题。当只是进行粮油生产时,对市场的灵敏与重要认识还不迫切。而现在则大不同,一个日光大棚动辄投资十几万元,种子、肥料、人工也是不小的开支,象去年、前年那样的蔬菜行情,一年亩产4-5万元也是正常的,称之为高效农业,因此发展的如火如荼。现今的销售不畅、价格跳水给了我们警醒,高效农业也有风险,不注重市场风险分析,不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很可能再现种了多、多了毁的巨大损失。
因此,当务之急一定要把市场体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观摩评比高效农业不光是数大棚面积,看蔬菜长势,而要首先看市场体系的建设。这是宿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生命所在。有形的市场要做到象山东寿光、河南商丘一样有影响,当前最起码要做到区域内有名声;无形的市场要组织起千军万马的销售经纪人队伍,做到每个大棚都有经纪人。同时政府要尽快建立起网络行情预报和推介系统,与全国各地尽可能多的联网,让蔬菜生产者掌握更多的信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减少价格的波动性。让市场引领生产者种什么品种,什么时候种植,怎样买个好价钱。
这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