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看到宿迁一些居民小区底层蜗居着一些老人就感到心酸,这原本是作为储藏室或车库使用的地方,一般有2米高,有的还是半地下,既没什么窗户,也没有厨房、卫浴设施,生活环境非常糟糕,甚至还不如他们原有的“小平房。
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有的说,住惯了平房,现在新搬的楼房太高爬不动,还是住楼下方便;还有的说,跟子女住一套房子里不方便,生活习惯也不同;当然,也有不孝子女蓄意让老人蜗居在那里的……。
这不是我们进行危旧房改造或者通过搬迁安置而使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初衷,但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我们城市的设计者建设者真得好好为老人们考虑考虑了。例如设计中的楼房底层杜绝可以改造成可供人居住的条件,而将一楼二楼(一般年轻人不愿住这样楼层)多设计一些40、50平方米的小型成套房,专门让分立门户的老人们居住,也可以在一个小区里专门建老人居住的二三层楼房,或者用带电梯的楼层方便老人上下,甚至可以把小型“托老所”、“养老院”就建在小区内,让老人和子女每天都能方便地见面和照顾,又能不影响各自独立的生活,减少矛盾,亲情融融。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我们都会进入老年,这样的房屋设计为了现在的老人,也为自己的将来,必须尽早考虑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