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部”切忌机关化

(2009-12-21 20:52:02)
标签:

杂谈

    农村的行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所在、村民开会议事的场所被农民称之为“村部”,甚至还有年龄大的农民称之为“大队部”的。一般都是一个行政村的中心,也是村民喜欢集聚的地方。一度时期,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分田到户了、外出打工了,呈现门前冷落人渐稀,甚至房漏墙损无人问的现象,淡化了在村民中的地位,也削弱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村委会的作用。
    近几年,我市大力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对建筑面积小于200平方米的“村部”进行新建、改建。目前,全市1446个村(居),已有787个面积达标,功能基本符合要求。但还有66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未能达到省定标准。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投入,在今后的两年内抓紧建设,全部达标。
    在“村部”建设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机关化的倾向:
    一是建设模样机关化。有的选址离村民集中居住地几百米,独成小楼,鹤立鸡群,脱离群众;有的模样就象机关衙门,先圈起一个大围墙,平时大铁门一锁,群众不能进去,活动不能开展。有的追求“贪大求洋”,先占好几亩地,攀比谁建的大,甚至有达七、八百平方米的建筑,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二是功能作用机关化。不少“村部”刚建成,上级的各种要求也到了村,条线上工作强调纵向到底,进村入户,最起码也要在村部挂一个牌子。有人说现在“村部”至少要挂20多块牌子,也有说30多块的,领导下去检查,要什么牌子就挂什么牌子。
    三是人员配备机关化。现在的“村部”,书记、村长、几大员人人都有办公桌,有的还有单间办公室。另外还设办事窗口、柜台桌椅一溜排,还要配齐干部坐在那里等办事,记台帐。我曾看过一个窗口摆着“外来人口登记”牌子,不禁哑然问道,我们村里人都是“外出”的,那来“外来”的,他们说这是上级要求的。坐在那里的人从那里来?一问都是退下来的村干部顶替一下,上面视察的领导一走,他们也回家了。
    真是形式主义无所不在!“村部”不是行政机关,应是村党支部的核心堡垒、村民的自治组织的场所,理所当然地最贴近村民,最直接为村民服务,应建在村民最集中居住处,为村民无障碍地运用、享用和使用。最好选址应在规划建设的新农村集中居住点的中心位置。功能应按省里的统一要求,达到“五室两超市一广场”,即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及生活用品超市、农资超市,以及一个村民文体活动广场。这就不能拉围墙,让村民直接进入方便地在这里开会议事、活动娱乐、购物消费、学习阅览、健身看病等,达到“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
    至于各个部门伸手伸腿到“村部”要求挂牌、配人、干事的,我看到10月23日曾经有“宿迁阳光”的网友提的好,要建立“费随事转”的机制,干事就要给经费,配人就要给报酬,让村级民主、村民自治实行起来,通过“一家两议”即“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议事制、群众参与议事制”来决定村里那些应该做,那些不该做,那村级事务一定会精简高效,“村部”的机关化倾向,形式主义的东西一定会少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