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巨额债券,甚至财政赤字,投入到修建高速公路、三峡大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了内需,起到了明显的成效。
这一轮面对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暴,国际市场疲软,出口拉动乏力。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和战略家又一次发出了强势的声音,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有信心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但是在拉动内需的投资方向上是需要准确把握科学决策的。我认为这一轮资金投向应该重点在农村,以改善农村的生产、农民的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
现在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农业产业化规模较小,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较低,不足抗拒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比较效益较差。如果我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向农田水利、设施农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建设方面,建成类似日本的精细化农业条件,全国18亿亩农田都高产稳产,不仅可以保证13亿人的吃饭,也可满足对农业的多样化需求,甚至象日本一样也可能做到部分大米出口,农业不再是弱质产业,则天下安定。
现在农民的生活条件与城里差距不断扩大,居住分散,小农生产,不利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培育。如果国家把资金用来引导农民从分散居住到新村建设,从平房条件向楼房改善发展,就可以变占地较多到集约用地。如果全国有2亿农户集中居住,每户节约0.3-0.5亩房前屋后用地,可以省出近亿亩地用于经济建设用地。更重要的是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培育农民现代意识,这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韩国在“新村运动”时期也采取了发放水泥补助资金,发动农民修路建房改厕,大大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进而推进了韩国的现代化,这点值得借鉴。
当然,农村还有很多事要做。如果把资金补到贫困户生产条件改善和劳动技能提高;用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用于农村区域供水;用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用于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和水平等等,一定会起到极好的效果。
应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我们不一定要成为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国,不要成为美国第二大债权国,也不要每年财政结余那么多。把积累的资金实实在在地用在我们最弱质的农业最弱势的的农民身上,让农业成为朝阳产业,让农产品能有较好的收益,让农民口袋里的钱多起来,能成为消费市场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并且长久地拉动内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