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很长时间地讨论“代沟”问题。这是指两代人之间在心理状态、行为表现、价值观念、生活习惯、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常常为之苦恼,感到难以逾越。
但宿迁有245名大学生“村官”们到江苏华西村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这么多的80后与81岁的吴仁宝老书记,面对面进行了精彩对话,逾越了整整三代人的“代沟”。
年轻人来自全国各地,争先恐后提问,针对好多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难题,老书记妙语连珠、风趣深刻的回答博得了阵阵掌声。老书记寄语年轻人
“口才和文才,还要加一个实才,做为老百姓办事的‘实才’村官。”
这一下子点亮了年轻人的心。在《网上宿迁》的“大学生村官”博客中,我看到了年轻人情绪热烈,感受真切。几十篇博文是他们真情的流淌。
有的说,在华西学习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升华,精神的充电,强化了我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为宿迁农村发展努力的信心。
有的说,要学华西的“思变”精神,不抱怨,不害怕,埋下头,认真干,变着干。
有的说,落后不应该是我们松懈的借口,差距不应该是我们气馁的理由。
有的说,我的村不是缺资缺物,而是缺心,缺能够使自己发展起来的创意!
有的说,路是人走出来的,艰难困苦总少不了,成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有的说,发展是硬道理,没条件创造条件是真道理,天下百姓盼望富裕的心情都是一样的,调动群众想致富的激情,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这是我们这些村干部此行的目的。
有的说,要使我们村在全体干群的努力下实现:不是大好,也不是小好,而是一天更比一天好。
有的说,让我们坚定信念、扎根基层,将我们青春的热情洒向宿迁的广大农村,让我们的青春绽放无悔的灿烂!
很难将这些这些语言与一位位刚从学校出来半年多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也许他们也曾经有过最初激情之后的迷茫甚至痛苦,也许每天还会遇到思想的碰撞传统的冲突,还有很多看不惯也无力改变的事情……。但他们毕竟到了农村而且到的是经济薄弱地区的贫困村,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更是复杂艰苦的多,这是一般没有经历过这种境遇的人难以想象的,但他们是勇敢者,每个人的信念已经铸成“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他们为我们农村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正在行动,走村串户,访谈动员,有的已经创业,有的被选为村支书等,前两天到泗阳县王集镇,他们正筹划开辟养殖业的“大学生创业园”呢!
这种“代沟”的弥合,主要是沉到了基层、身到了百姓,认识了中国的国情,知晓了什么是农村,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思考,少了些愤世,多了些实干,对人的一生都是一堂最重要的课,从贫困村干好了走出来的大学生,今后还有什么风浪不能经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攻克。因此,我们也多了一条“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组织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