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而一个城市好的规划要有森林文化的理念,使人、建筑、城市、自然融为一体,让城市坐落在青山、净水、绿色的环境之中。
http://blog.suqian.gov.cn/attachments/2008/01/7_200801081806141.jpg
深圳河对面的香港农田
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就首都城市提出了“城市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为最佳居住环境”的标准后,世界各国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都十分重视城市绿化,把绿化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部分。如波兰的华沙,三十多年前还是个缺乏绿化的城市,经过全国造园绿化,人均绿地已达73.5平方米;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七十年前是一片荒原,如今人均公园绿地已达70.5平方米;新加坡城市规划要求绿地面积占城市住房面积的65%,基本上是“
两分绿地,一分房屋”。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做到这样,据介绍2006年有76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不足3平方米,其中36个城市绿化覆盖率不足10%。
幸运的是我们宿迁城市的定位比较早地确定了,建设“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可持续发展的湖滨特色生态城市”。经过十一年的努力,现在中心城市的绿地率达32%,绿化覆盖率39.8%,人均绿地10平方米。但相比国外宜居城市的环境相比,还远远不够。
要努力做到“森林式”城市的建设目标,我们应当进行城市规划理念的创新及实施方法的改进,我想从大的格局上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城区与郊区要作为一体规划。把过去视为郊区的一部分区域纳入城市的范围。郊区有一部分基本农田,我们不可能象国外那样把它都种上树,变成森林,但我们可以把郊区的水稻田、养鱼塘、青纱账、果树林等都当作城市绿化的一部分,香港出了逼仄的城区就是大片的农田,成为市民休闲观光、透气放松的好去处。
二是在城市开发中要划定“禁止开发”的区域。象我市现在保留的黄河森林公园、京杭运河风光带、市民广场、千鸟园、雪枫公园、嶂山森林公园、湖滨新城的现代农业区、旅游渡假区、洋河滩湿地等就永不准开发。美国的纽约曼哈顿寸土寸金,但保留了一个3.41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成为城市居民的一方绿洲,家人欢乐的地方。你就可以在在这里放风筝或掷飞碟、溜冰、晒太阳或者观看动物园的动物。还可以在大草坪野餐,享尽自然风光。
http://blog.suqian.gov.cn/attachments/2008/01/7_200801081809331.jpg
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
三是在城市规划中要破除两种“方格式开发”的传统理念。即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分成一个一个简单的“方格式的功能区”,满满当当开发到街边;单体建筑给出的是横平竖直“方格式的红线”,拉成围墙被分割成一个一个小区小院,破坏了城市自然的肌理。我们能不能把原来的单位后院花园变成公共的绿地,住宅小区拆除围墙变成通透的绿地花园,让建筑之间就是绿色的公共空间,城市遍布小公园小绿地。
当然,我们也希望有关部门改进统计方法,把郊区绿野只要种上的成片的庄稼也应统计成绿化覆盖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