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我提出的宿迁国土开发强度控制在13.8%左右的理念不理解,认为是不是限制我们继续加快发展了,感觉我们开发强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目前正在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开发区要用地,城市建设要用地,开发强度必然会增加,过早地提控制开发强度就会束缚住手脚。
其实,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及早地控制国土开发强度并不与加快发展相冲突。宿迁的工业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期,城市国土开发的强度必然会继续增加。问题在于我们的现状,城市不大,农村不小。在已经开发的国土面积中有70%以上是农村住宅占用的土地,城市化工业化仅用了不到30%的土地。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这种状况必然会改变。要繁荣农村必须减小农村,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采取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是园区集中的办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让更多的特别是年轻一代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定居乐业转化为城市居民。对于过于分散而且占地较多的农村要通过集中居住点的新农村进行节约集约建设,把这方面节省的土地置换给工业化城市化必须的开发。
这里丝毫不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开发空间,而恰恰是为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现在宿迁还有近70%的农村人口比例肯定富裕不了的。我们要实现全面小康,农村人口不降到30%以下是实现不了的。要达到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农村人口理更会降到10%以下。我们现在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工业化所需占用的国土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象日本这样的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城市人均占用的土地面积80平方米,而我国为30平方米。
当然我们不是要一味仿效达到他们的标准,尤嫌我们城市人均占地面积小而继续粗犷地开发,而是要从城乡国土开发强度的调整中做文章,要知道,我们通过农村村庄整理集中居住每降低1%的农村国土开发强度,就能为城市化工业化腾出7平方公里的空间。
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大局观和历史观,谨慎地开发,精明地增长,以农村的减量开发换取城市的增量开发。国家正在准备实行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与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挂钩的政策,这将是鲜明的政策导向。
我们应未雨绸缪,先行一步,用新的理念来从事开发与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