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德充符》(二)古时“刖刑”如何砍脚

(2013-06-19 15:22:15)
标签:

庄子

德充符

刖刑

文化

分类: 代庄子说道

《庄子·内篇·德充符》(二)

【申徒嘉(1),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2)。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3),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4)?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5)?闻之曰:‘鉴(6)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1)申徒嘉:人名,姓申徒,名嘉,郑国的贤人。

    (2)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伯昏无人:人名。无人:即“无己”,已超越自我。

(3)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违:回避。

(4)固:通“胡”,何,何故焉:相当于“之”。

(5)说:通。后人:轻视人。

(6)鉴:镜子。

(7)推崇,推重。


 

申徒嘉是个被砍掉脚的人,郑国的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你留下,你先出去我留下。到了第二天,申徒嘉和子产同处一堂同席坐。子产对申徒嘉说:我先出去你留下,你先出去我留下。现在我出去,你可以留下吗?还是不可以呢?再说你见了执政不回避,你要和执政平起平坐吗?申徒嘉说:先生的门下,哪里会这样的执政呢?你得意你的执政地位而轻视别人吗?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镜子明亮就灰尘不落,落上灰尘就不明亮期和贤人相处就没有过错。’现在你推重的是先生,却还说出这种话来,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1),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2)?”申徒嘉曰:“自状(3)其过,以不当亡(4)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5),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6)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7)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8)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9)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10)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11)!”】


 

(1)《国·晋语》:“德之建也。

(2)计:计算。自反:自己反省。

(3)状:陈述。

(4)失去;这里指被砍去脚。

(5)羿():后羿,古代传说中善射的人。彀(gòu箭靶的中心。彀:箭靶。

(6)忿怒的样子

(7)废:指怒气消除的样子

(8)十九年:十年九年。

(9)索:索求,追求。

(10)蹴()然:惊惭不安的样子。

(11)称:说。


 

子产说:你已经像这样了,还要尧比德行计算一下你的德行还不足以自我反省吗?申徒嘉说:陈述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体残缺的人很多;不陈述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体齐全的人很少。知道无可奈何而像天命般地安心接受,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处在后羿的箭靶的中心,中心是地方,但是射中,这是命。很多人用们完整的双脚嘲笑残缺,我听了勃然。但到了先生这里,我怒气全消而回,还真不知道先生德行?我跟先生学习十年九年了,却从不知道我是被砍脚的人现在你和我以,你却还用外在的形体来要求我,不是太过分了吗?子产惭愧地改变了神色说:你不要再说了!


 

【鲁有兀者叔山无趾(1),踵(2)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3)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4)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5)存,吾是以务(6)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7)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8)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1)叔山无趾:人名,复姓叔山。趾:

(2)踵:脚;这里指用脚跟行走。

(3)犯患:遭受灾祸

(4)唯:以,因为。

(5)尊足者:比脚更重要的东西

(6)一定,务必。

(7)胡:何,何故

(8):致力,从事。


 

鲁国有个被砍去双脚的人叫叔山无趾,脚后跟走路仲尼仲尼说:不谨慎,先前已经像这样遭受灾祸,即使现在来请教,又怎么来得及!”无趾说:因为事理而轻率行动,所以失去了双脚现在我来,是因为还有比脚更重要东西存在,所以我务必保全它。天没有什么不覆盖,地没有什么不载,我把先生看天地,哪知道先生还只是像这样。”孔子说:我实在太浅陋了。先生为什么不进来呢请讲一讲你所听到的道理无趾走了。孔子说:“弟子们努力啊无趾是一个被砍掉双脚的人,还努力学习弥补以犯下过错,何况没有犯过过错的人呢!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2)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4),以可不可为一贯(5)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


 

(1)宾宾:恭敬的样子。宾:《尔雅·释诂》:“宾,服也。”《疏》:“宾者,怀德而服。”

(2)chù)诡:奇异。幻怪:怪异虚妄

(3)桎梏(zhìgù):脚镣手铐。

(4)条:小枝

(5)贯:穿钱的绳子


 

无趾对老聃说:“孔丘还没有达到至人吧?他为什么恭恭敬敬地向你学习呢?他还在追求奇异虚妄的名声不知道至人把这些看成束缚自己的镣铐”老聃说:“为什么直接使他把生和死看作是穿在一根枝条上的,把“认”和“看作是穿在一根绳子上的,解除他的镣铐,这样可以?”无趾说:这是上天处罚怎么可以解除?”


 

    解析:

此段也是讲“德备而信”。申徒嘉有“德”,所以折服了子产。孔丘无“德”,所以叔山无趾说:“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又跟老聃说孔丘尚未达到至人的境界,因为“至人无己”,而孔丘却还在意人之外表,不知“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

此段还有两点需要注意:

1、《庄子》的春秋笔法

在“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一节中,作者对孔丘的称呼突然从“仲尼”变为“孔子”,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属于“春秋笔法”,称呼中褒贬之意称呼孔丘之字“仲尼”,是一种礼貌;称呼其为“孔子”,则表示尊敬。此处孔丘慢待叔山无趾,故称呼其字;但在受到叔山无趾指责后,孔丘马上认错改正,故称其为“孔子”。

在《人间世》中,前面一直用“仲尼”称呼孔丘,最后在“孔子适楚”一节中却改称为“孔子”。这是因为在下文“鲁哀公问于仲尼”一节中,庄周写孔丘在晚年成为了至人,而“孔子适楚”是在孔丘晚年。鲁哀公鲁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在位27494——468),正值孔551——479)晚年不过这只是借孔丘做个比喻,并非实有其事。


 

2、古时“刖刑”之法

本人将“兀者”译为“砍掉双脚的人”,可能有人会对此感到不解。因为如果是“砍掉双脚的人”,王骀又怎么能“立不教,坐不议”呢?

其实至此可以看出,古代的断足之刑,不是从脚腕横着把整个脚都砍掉,而是从上向下把脚的前部分砍掉,受此刑之人仍能用脚后跟行走。比如“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如果他还有一只脚,怎么会“踵见仲尼”呢?而申徒嘉也说:“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此处之所谓“不全足”,显然不是指只有一只脚,而是指脚被砍去了一部分。而在《养生主》中,把“被砍去一只脚”称作“介”或“独”。

    所以古时候的“刖刑”(断足之刑,被砍去一只前脚掌的叫“介”或“独”,被砍去两只前脚掌的叫“”。《说文》:“高而上平也。”含有光秃之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