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想·杂记(15)
(2023-07-07 23:05:49)
标签:
日常随想记录生活 |
分类: 随笔 |
纵横之说
第一次在历史小说中看到“纵横捭阖”这个词就很喜欢,喜欢它读音上的抑扬顿挫,喜欢那两个要查字典才知道读音和意思的字形,捭阖:(百度:捭阖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i hé,意思是开阖。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鬼谷子》认为一开一合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纵横家以开合之道作为权变的根据,并且运用在其游说术中。)
在现实中 有一种说法是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较,每每从纵向着眼我们都很自豪,因为我们有五千年文明史嘛,至少也有三千年,怎么说都是历史厚重的,加上我们的考古挖掘,发现了那么多古代遗迹以及文物,还有文字著述的遗传。
那么横向的比较呢,似乎感叹就比较多了。
纵向的说历史,我们有大秦大唐大宋,甚至还有大清,我们就那么的崇尚“大”吗,是不是宏大叙事是“有史以来”的呢。那么,集成电路呢,那么,芯片呢,这些看上去拿起来都是小小的却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横向的一比较就不知说啥好了。
比较,是要纵横来看的,大门紧闭就比较麻烦,门一定要让它打开,无论是东风西渐还是西风东渐。
心灯
今天看好友写的《暑读随笔》,他说“这世间,有许多好看的书,亦必会有许多心灵的跃动。思索的火花,犹如一盏盏心灯,引领着我们不断的前行着。”看后我想,好友是说读书的体会,好书里面包含了作者的心思,那些火花如心灯照亮了读书的人。
看到这些文字,我想到,心灯,本来可能是看不见的,这心灯的光,是通过文字辐射出来的,照射之下,对人有益,就是作者通过书籍传递出来的。我进而又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有一盏灯的,只是有的一直没有被点亮,有的可能点亮过又熄灭了。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受到启发,那么这就是一个点燃心灯的过程,如果心灯被点亮,那于己于他人都是一个好事儿。于己,可能你会更通透,更能看到希望,更有动力,如果由于你的心灯亮了,又连锁反应的照亮了别人或引燃了别人的心灯,那岂不更是一件美事吗。
怀疑
说到怀疑,日常中也经常有,很可乐的是,有时候明明经过了反复确认,还会突然心里没底,怀疑事是不是做错了。
那天我在二楼看到凌霄花开花了,拍了照片放到朋友圈,有朋友就问这是不是舒婷诗中写的那个凌霄花,我很肯定的说是,但回头又想如果不是呢。这也是一种因不敢肯定而产生的怀疑。
我第一次看到凌霄花是在景德镇的三宝村,当时不知那是什么花,后来查了才知道,心里还想这就是早闻其名的凌霄花啊,总算见到真容了,自然因为这个花名也想到了舒婷的那首诗,问是不是这首诗里的凌霄花的朋友可能也带有一丝丝怀疑吧。
说到怀疑我又想起一些有趣的事,之前想用“警惕性高”这个标题来写的,今天说到这了,觉得跟怀疑也有关,就在这说吧,警惕性高和怀疑应该也都差不多。
前段时间身在加州的好友跟我微信语音聊天,说着说着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在养老院里的她的父母,最近又出幺蛾子了,主要是她母亲,不允许她父亲自己出去活动,说老爷子出去玩也不知看上谁了,出去就是搞破鞋,哈哈,这三个字,多么有年代感啊,阿姨这警惕性有多高啊,或者说这疑心有多重啊。
我们这干休所,跟其他住宅区不一样,也没有什么外人来,前些日子有人家有朋友来玩,可能都是退休人员也没啥事,就来的勤了点,邻居老太太就感觉总有人走来走去,这警惕性立马提了起来,说都什么人呢,这会不会不安全了呢,我们这一直以来可都是很安全的,这么说大概率就是怀疑“此人来路不正”。
上回和惠玲聊天,说起家里的事,讲起陈年旧事,说当初和她先生谈恋爱,她爸爸就不同意,说她对象这个华侨身份不妥,还说,会不会是间谍呢,惠玲觉得好笑,说人家是几岁就跟父母因为排华而回国的,她爸爸还是不放心说那也说不定是潜伏下来的。
如果说老人家疑心重警惕性高,那惠玲谈恋爱的时候,他父亲也还不是老人家呢,也许这和做父母的责任心有关,和职业有关,或者跟中国那句“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老话有关。
批评与表扬
今天明明在朋友圈说:“我的动力一直来自挫折和别人的否定,对于‘成绩’则是如风过耳,高兴只是一瞬间。而挫折的激励却很‘长效’,这也是一种逆反心理吧。”我留评说:你这是内心强大,我是受了鼓励而有动力,老是被“批评”会很不开心。明明回说:我也不开心,但是会化为动力,没有考上正规大学,一直是我奋进最大的动力。
明明的这种心态和意识很难得,我说的听到批评会不开心,其实也不是每一次都这样,是“老是”被批评才会,就是说听到批评了,会反省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还是能做到的,但总是得不到认可,或总是被批评就会不开心了,虽然也没有总是被批评。
表扬,或者说赞扬其实还是很重要的,比如我们这代人开始养育孩子之后,听到的赞赏教育,就是说要多鼓励孩子,孩子才能越来越好,其实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呢。撇开所谓表扬赞扬和欣赏不说,能够得到认同,也是开心的啊,要不怎么说同频的人在一起是快乐的呢。聊一件事,读同一本书看同一部剧,有同感有共鸣,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
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与人交往,你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认可你,我是觉得,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与他人交往还是应该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可以让自己学习的地方,能相处的好,批评还是表扬也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