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治愈

(2023-06-26 22:05:09)
标签:

治愈

自愈

疗愈

生活

分类: 随笔

“治愈”这个词不是一个新词,却是这几年出现的比较多的词,可见一个词能够达意,能够比较完整的表达人心里想的,又还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或者有“旁引”和“延伸”的作用,它就会自然的流通起来并被广泛运用。

也是因为网络吧,这些年,人们的阅读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网络,有的人说网络阅读关注娱乐属于一种快餐文化,而快餐文化正好就是一些词语流行的载体和工具。

过去我们说某某东西,或某某人说的话,让自己好舒服,说到了点子上,让人豁然开朗,或者是醍醐灌顶之类的,现在,只说好治愈啊,就行了。甚至某些图像,某些名言,还有某种动物,某种物件儿,都被归类到“治愈系”,因为一看就有治愈的作用。

关于治愈这个词,我最早也是在《读者》上看到的,说是国外的一个医生的名言,对那句话,我会常常想起,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在我国的一个有关医生题材的电视剧中,这句话也被引用。

有时候我又会把治愈和自愈拉在一起来思考,来比较二者的不同,就说“自愈”吧,它首先可能是一种先天赋予的能力,不管植物还是动物包括人类,就是有的你以为是病的东西,有时候你不管它它自己就好了,有的小伤小痛也是无需用药就能自己好了的,这就是一种本能的自愈。

还有一种自愈是心理建设方面的,是一种心理修复功能,就是在你遇到纠结的事,委屈的事,心有不甘甚至几乎抑郁的时候,谁说啥都没有用的时候,你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排除了这一切的干扰又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了,这也是一种自愈。

而治愈,就是有外界的介入,生病了,看医生,住院,通过各种治疗,好了,出院了,又是一个健康的人了,这就是康复了,痊愈了,这个通过他人的帮助从不好转好的,就应该叫“治愈”了。

通过治疗而痊愈的“治愈”,看上去像是一个动词,但流行起来,就接近名词了,不是说这个治疗的过程而是指一种现象了。

今天看到明明发的朋友圈,她说:“早上吃着豆沙包、肉肠、烧卖、煮鸡蛋、菜蔬,啜饮着豆浆,脑子里忽然就蹦出来一个思维的碎片:世界上最治愈人心的东西是什么?食物!”我当时脑子里蹦出一句话:要么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呢,我留言说看了这短短的一段话,立刻想写一篇跟治愈有关的文了。其实这个话题酝酿了许久。

明明说“哈哈哈,期待,的确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美食、美物、爱好、文字、图片、宠物、朋友圈……都隶属于治愈系。”看明明列出的这些,果不其然都是名符其实的治愈系啊。

治愈系,或者治愈,年轻人说的多,爱宠物的人说的多,看到宠物照片、视频,不多评论就给你两个字“治愈”或者三(四)个字“好治愈(啊)”,有的视频就直接被定义为“治愈系”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恐怕是最需要时时被“治愈”的。

刚才提到的关于“治愈”的那句话是特鲁多医生的行医格言,是他一生的职业总结,也是他的墓志铭,中文翻译简洁而富有哲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在“知乎”上看到这样的解释:“有时,常常,总是,像三个阶梯,一级级向上,一步步升华出三种为医的境界,其核心是对生命价值的珍爱和对人格尊严的呵护。”

我们要知道,“治愈”在医生来说都只是“有时”,所以这是不容易的,我们目前面对的很多的“治愈”和“治愈系”,说来也跟这位医生说的后两条有关,就是帮助和安慰,在“治愈”的词语下面,掩藏的其实就是帮助和安慰,更多的是得到了安慰,心理上的。心理上的治愈,需要的是更能包容和吸纳的态度,这样就能从治愈到自愈了。

昨天用微信读书听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抑郁症”的疗愈,文章主要说到一种自然疗法,就是多接近自然多到自然环境中去,对疗愈很有作用。这又让我联系到今天的这个话题了,自然环境,一看就很治愈,在这样的环境里确实会比较容易自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吃伤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