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
(2023-06-02 00:24:15)
标签:
儿童孩子们记录生活 |
分类: 随笔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说说“这些孩子”,虽然这些孩子已经不是“儿童”的年龄。
我是五十年代生人,我女儿是八十年代生人,所以,一说到谁谁是八零后,我就会觉得这还是个孩子,不掐指一算,就是这个感觉,是孩子。可是孩子是会长大的,女儿在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经常接触求职简历,她有时候会跟我说,现在九零后都工作了,然后又说零零后都出来了。
我刚上班的时候,同事当然都是同年代的人,比我年长的不多,后来就渐渐的招进新人,也越来越多小个十多岁的,到退休以及退休后(包括内退)的这些年,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年轻人不多,有的是因为女儿,有的是因为猫。
我特别有感触的一次是,有一天见到了三个年轻人,都是八零后的,一个是小姜,她主动约我吃饭,吃饭的时候,她跟我说了很多她工作上的事,她说她在国企上班,一个物流集团,因为自己是外地来深圳的,没有背景,爱人也是,在公司里她就是靠实干,特别是在最近一次的物流仓库的大整改需要调试电脑的应用上,只有她凭借着自己所学胜任了这个工作,加班加点的熬了几天,工作很出色,也得到领导的重视。这之后工作职位有提升,还肩负起了公司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当时听她说这些,我心里就想,小姜真了不起,这就是不卑不亢努力上进的样子啊。
那天见到的另外两个年轻人是同一公司的,一个是公司的创建者,创建公司的前期工作有多难,我听他讲都觉得不可思议,同时又见到了这个公司的“国家级”科研博士,后来李总理到深圳参加双创节的时候还接见了他们,博士对李总理说我是种菜的博士。他们都很年轻,有闯劲有干劲,跟他们聊天,我可以获得一些我想知道的知识。
不是说后生可畏吗,可畏在哪里呢,就是他们可能推翻一切旧的东西,而给你展现一个全新的景观。他们走在时代前沿的时候,你可能因为认知的短缺而心生恐惧,你可能想四平八稳的过只不过是说的过去的日子,所以说后生可畏。没有后生,时代无法进步。
当然,缩小来看,你生活中日常里接触的后生,你会说“这孩子”,遇到观念不一样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对,但你只要放下长辈的架子你就会有新的发现,你有“接受”的态度,你就会一个一个台阶的走上去。
再说说跟猫有关的孩子们,我刚搬回惠州的时候,常在家里的妈妈喂着的猫就是大花花小花花和大白。大花花已经年老体衰,小花花是先天不足,一直就弱弱的,家里有半年多没有人,它们一直都在,我和女儿回来后,就接着喂养。
小花花就一直在院子里,大花花还生了一窝还是两窝小猫,小花花有一次犯病两眼发直抽搐不止,女儿立刻开车带到小乐诊所,小郭医生尽全力救了它一命,住了几天院接回家,一个月后,大花花也病了,从来不让碰的大花花对着我叫,我一把就把它抱到了箱子里,送到小乐,小郭医生抢救了半天加一个通宵,大花花还是没有挺过来,接着小花花又病危,相隔两天,两只猫都走了。
小乐的医生告诉我们有专门做宠物殡葬的行业,帮我们联系了,开车来帮我们办理小花花和大花花后事的是一个九零后的孩子,看他一丝不苟的为过世的猫咪做了全套的程序,听他说对宠物的养护事项,就觉得这些孩子才是真正懂得关爱生命的人。
后来我们家的猫生病,在紧急情况下又没有车的时候,小乐的小黄医生和小朱医生就会骑着电动车第一时间赶到,把猫接走,有时候需要一些猫的药品,他们也是不辞辛苦的给我们送来。
冬至看病和做手术的是在联合宠物医院,跟联合宠物医院的医护人员接触的不多,但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认真负责以及专业精神,有一次我说你们都很年轻啊,医生说,嗯,基本都是九零后的。
就是这些孩子们在做着这些过去我们不熟悉可能还觉得不是那么必要的事情,现在看到很多小视频那些救猫的年轻人,在猫看上去都没法救的时候,还是最后一搏,有的就给救回来了。这样的时候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吧。
跟小乐的工作人员接触的多了,看到的是他们那么认真的对待猫狗,不管那猫狗来的时候是多么的“难看”,他们都毫无顾忌的抱过来,仔细检查。看着他们比我女儿还年轻的面孔,我总会想,这些孩子也是最可爱的人。
天天接触猫,我会写一些猫咪故事放在公众号里,有那些女儿“爱猫群”里的小朋友,看了这些文字,尤其是给猫看病和护理的事儿,他们会说谢谢阿姨对这些猫这么好,看到这样的留言我会觉得,这些爱猫的孩子是有独特的视角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柔软和丰富的,如果说做什么事情非要讲个回报,那么我喂养这些猫咪的最好的回报就是这些陌生的素未谋面的孩子通过我的文字反馈给我的一声谢谢。
这些孩子,有一部分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了吧,或者家里有一个甚至几个毛孩子,有爱心的孩子一定能把毛孩子带好,也一定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孩子来。
本来,觉得儿童节与己无关,都没啥好写的,回忆儿童时代?也真没啥好回忆的了,脑子里却突然跳出“这些孩子”来,那么就蹭蹭儿童节的热度,写写他们,也感谢他们,社会和谐与否,不就是看他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