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了一个老师
(2023-05-30 16:56:24)
标签:
女儿生日生活空间 |
分类: 随笔 |
我2018年六月搬回惠州的时候,女儿正好也在离职状态,正好就在家里帮我做了各种的安置工作,也分外上心的开始管理家里仅剩的三只猫,兼顾着那些来打秋风的和路过的猫咪,所以在此之后我的院子里才会越来越多猫。
女儿也是从小就喜欢猫的,每回到惠州姥姥家就是看猫和跟猫玩,2018年搬回来之后,进入了一种真正的“准养猫”的状态,后来她回深圳上班,跟我交流的较多的也是猫的问题,且越来越专业,越来越多的劝导,也让我不得不或者说被动的走上了科学喂养之路(虽然还差的很远)。
女儿在跟我说猫的时候,可以滔滔不绝,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不厌其烦,可以一遍一遍的灌输,我内心里的感觉最初是:没必要那么认真,后来是我知道了,再后来是:怎么说起来没完了,有时候,我就会不自觉的说一声,我这是生了一个老师吗。
这句话一旦说出来,我倒真是想起这一路走来女儿的种种“老师”行为,以前我总是说,谁第一次做妈妈都没有经验,有的人甚至没有准备,那么养育孩子的过程就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这种想法是自己的一种领悟,也是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的一种发现。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哭不闹,来回都高高兴兴,这让我很省心。从幼儿园回来就站在厨房门口给我讲幼儿园的事情,还会拿个小板凳让我坐着,然后把幼儿园上课的情景再现一遍,这种再现就是我是小朋友,她是老师,我配合着的时候会想:这孩子喜欢当老师。
女儿幼儿园大班毕业的时候不满七岁,那时不满七岁是不能入学的,但再过一年七岁多了,就又嫌大了一点,起初我觉得大就大一点吧,无所谓的,可我姐姐不这么看,说不行,女孩要早点上学,男孩子晚就晚一点,女孩子要尽量早一点,然后我姐主动找了人跟家门口的小学校长沟通了一下,让我带着女儿去面试。
到了学校,一个老师在,校长也在,他们拿出一张小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的数学试卷让我女儿做,我一看心里就紧张,都没上学,怎么做啊,只怕她连题目的字都认不全吧,谁知道女儿拿过试卷哗哗哗的就做完了,还全对,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还让女儿唱首歌,女儿唱完,老师说以后唱歌可以大声一点。
就这样通过了,女儿也顺利入学了,那天面试后回家的路上,女儿跟我说:妈妈,老师教我们唱歌的时候说,唱歌不是要大声的唱,轻轻地有感情的唱就可以了。我小的时候都是唱语录歌,还有现在说的红歌,没有人告诉你轻轻的唱也可以。
女儿小学一年级还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我也是在厨房忙着做饭,女儿就站在我旁边跟我说,今天学了“小白菜”那首歌,然后她低吟浅唱的唱了“小白菜”,这里要敲黑板,说重点了,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在唱完这首歌的时候,还给我讲解,说小白菜的可怜,没有了亲妈,爸爸娶了后妈,后妈对她不好,但是爸爸不娶后妈也不行,那他的性生活就得不到满足。
一开始我还嗯嗯的应着,听到这我一下卡壳了,这样的话,我这辈子还没有说过,说不出口啊,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就那么顺溜的说出来了呢,是老师就这么说的吧,不至于这么小年纪的她就天生知道吧,可是小学老师有必要这么说么,我一直疑惑着,可也一直没敢问她。
我当时就没有接下茬,一句话都没有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由此我也反思,我们那代人生长在一个“禁锢”的年代,忌讳的东西特别多,连爱字都难说出口,更别说跟性有关的,但是对下一代的引导,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这之后,女儿在看香港电视台的节目时,看到有关儿童性教育的节目,我就让她看,有的动画片里也有有关的情节,但是我知道香港电视台的节目是有级别的,能在儿童能看到的时间段播放的节目都是可以让儿童看的,也是益智的,我也放心,女儿看着香港电视台的节目长大,也让我省了很多为难的不好开口的说辞。
可能就是这些益智的儿童节目对她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吧,还在幼儿园期间的女儿就经常说“妈妈我爱你”,她从幼儿园回来,坐在厅里的小板凳上玩,我从厅里到厨房来来回回的走,女儿就会抬起头来说“妈妈我爱你”,有时候会倚在门框上用粤语说“妈咪你好靓”,看着这个小小的人儿这么深情的说这样的话,我是被深深打动的,我又何曾对父母说过一次这样的话呢。
女儿上初中之后,节假日我带她回父母家,她一下车,看到走过来的姥姥姥爷就一边叫着姥姥姥爷一边走过去来一个拥抱,这个画面也很打动我,我那时就想,女儿的这些举动也代替了我,也补偿了我在这方面的做不到的欠缺,姥姥姥爷当然也是很开心很快乐的。
上高中之后女儿开始住校,有一次在送她去学校的路上,看到园林工人在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修剪植物,我说在剪枝呢,女儿说:这叫“去除顶端优势”,又说他们的生物课上有。有一次我手蹭破皮了,我说没出血,出水了,女儿说这不是水,是“组织液渗出”,唉,听她说这些,我觉得自己真的是才疏学浅,很多专业名词是完全不晓得的。
还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的新词,我也都是先从女儿这里知道的,每周开车接送女儿,一路上就能听到很多“新鲜事”,有了网络之后,那些网络语言,以及手机上QQ里使用的各种表情包,也都是从女儿这知道并接受和使用的。
女儿上大学之后,回家跟我的交流也依然很多,没有因为年龄大了就疏远了,也让我这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了解了很多大学校园里的事情,也知道了现在的校园跟我从书中知道的以前的大学校园的差别,女儿绝大多数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比如在校期间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以及在校外做兼职工作。
女儿话多,她自己都说自己是话痨,有时候电话会讲的比较久。有的朋友和孩子之间话不多,电话也说不了几句,看到我们这样的情况都说羡慕,其实,如果说到我不感兴趣的事儿,我也不想讲那么久,但女儿要讲,我就听着,当然,通过电话她也教了很多跟猫有关的知识。
女儿工作之后,开始那几年频频跳槽,我很担心,我说你这样好吗,等你再找工作,人家看你的简历没有一个单位是干的时间长的,人家还愿意要你吗,女儿说这不是问题,跳槽肯定是越跳越好啊,收入也应该是越来越高的,看到女儿有这个自信,我也就默默接受了,之后,她还是跳槽,也应了她自己的话,这个,也让我改变了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我工作之后,也就是觉得一个单位肯定是做到退休的,所谓换单位也是被调动,不会自己再去“这山望着那山高”。
这些年,女儿也比过去更有耐心了,每遇到事情都是跟我掰开了揉碎了的讲的清清楚楚,虽然这里有说服我的成分,但从她的话语中我能了解到“时事”的变化,以及年轻人的应对办法,还有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方向。
原来总觉得女孩子对电器啊安装啊,电脑手机什么的应该都比较的不那么会安装和调试,而女儿恰恰在这方面也都还行,一开始是我先使用电脑的,但我只会在电脑上操作那两三个我要用的东西,女儿使用电脑之后,就不一样了,软件硬件都来得两下,我有需要也都是她给解决,女儿不仅仅是帮你做了这事,她会同时给你讲,不管你懂不懂爱不爱听,手机的使用不管什么问题也都是她给解决。
女儿小的时候以及小学阶段,我带女儿回家,女儿在姥姥姥爷面前的表现,让姥爷说这孩子培养的不错,懂得东西挺多,后来在女儿初中阶段有叛逆倾向出现的时候,再跟我回家,之后我爸就会对我说:这个孩子要教育啊。当时我有点哭笑不得,我想以前你还夸她呢,这不是叛逆期了嘛,我跟我爸是这么说的,我说爸,我可是知道了教育的难度,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未必能有百分之五十的效果,有百分之十到二十就不错了。我爸听了不言语,我过后也经常想,难道你能要求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跟你四十多岁的人一样的认知和觉悟吗,不能用自己现在的认知来要求她,只能引导,大方向不偏离就行了。
现在的女儿也三十好几了,不用十年,就到了我当初为她的小小叛逆而揪心的年纪了,但以她目前的认知来看,比当年同年龄段的我要强很多了。她小的时候,我就没太把她当小孩子看,从来都不用那种叠字的婴儿语跟她说话,上幼儿园之后就更是认真回答她的问题,再大一点,我就想应该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们都是各自独立的人,我没有理由把我的需要和希望强加给她,然后我们就像朋友那样一起生活,像两棵树那样各自成长,现在,说朋友也可,但她更像一个老师,我也的确有很多事情要问她,她也都基本能予解决。
今天是女儿的生日,前几天写到吃的时候,刚好写了生她那晚想吃西瓜的事儿,写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她的生日快到了,说到这我又想起我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花还是女儿十三岁生日那天送给我的,生日之前,她问我喜欢什么花,我啥都没想的说我喜欢黄玫瑰,女儿生日那天她捧了一束黄玫瑰给我,我说你的生日你怎么送花给我呢,女儿说孩子的生日就是妈妈的鬼门关,所以我要送花给你,祝你快乐。当时,我就被感动到了。
时间过的很快,这几年,家里的事也多,父母先后离去,女儿帮了我很多很大的忙,在困难和死亡来临的时候,女儿的支持也让我能很好的面对,虽然一路走来也有磕绊,但我还是很欣慰女儿能有今天的样子,祝女儿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