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的那些事儿
(2023-05-16 23:21:56)
标签:
漫谈老年记录生活 |
分类: 随笔 |
昨天转发明明写的关于“老”的几段文字,也顺便说了自己对老的一些感觉,明明说看了我说的又激发出了一些想法,我看她写的同时,也冒出了一些想法,毕竟现在确确实实已经站在老年人的队伍里了。
昨天说到读中学的时候听我妈妈问邻居阿姨的年龄,一个35岁就让我觉得“这么老”啊,那时肯定觉得自己很久很久才会走到那个年龄段的。实际上是很快就到了,我记得就是三十多岁的时候,一个同学到深圳来玩,我们到外面饭馆儿吃饭,吃饭的时候同学说,都三十多岁了,好可怕啊。
同学的这句话,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我经常想起。当时听了倒没有她那样的觉得可怕的感觉,也许那时候自我感觉还可以,也许那时工作家庭都挺忙,还没有想这个事,又也许,自己虽然忙里忙外,但也并没有什么目标或压力,就没觉得时间急迫,所以没有觉得三十多岁就接近老了就可怕了。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想到同学说的这句话,还想,她那时候就说可怕,那现在怎么办,其实到这个岁数上,我恰好觉得是最好的时候,当然这个时候还不老,属中年吧,正当中年的时候我还给深圳晚报写过一个小豆腐块《中年真好》呢。
就是到了五十岁的年纪,也没有觉得老,虽然按照我们国家的女性职工的退休标准是五十岁。那时常回家陪爸妈,有一次看电视“夕阳红”节目,说到为一个五十岁的老人完成梦想,我当时就说,现在不是已经把老年的年龄推后了吗,怎么五十岁就老人了呢。
确实,不管世卫组织定出年龄的新标准是什么样的,我们这五十岁还是被划为老人,那年我和一个朋友到景德镇,在机场值机换登机牌时,朋友说能不能安排靠安全门的位置,朋友曾经是篮球运动员个子高,坐那个位置会舒服些,工作人员看看我俩的身份证说不行,按规定老年人不能坐那个位置,朋友比我小好几岁,她说对啊,老人不行,我们年轻我们坐嘛,当时我一下就反应过来了,我说是我是我,我超过五十岁了。
年龄划定的老是一回事,个人自身的情况又是一回事,比如我们从小玩到大,几十年都没有分开过的朋友,从容貌上看你就不会觉得他老,经常看嘛,就不觉得有多大的变化。同学或儿时伙伴早早就分开了,几十年不见的,再见的时候你就觉得对方见老了,你印象里都是他小时候年轻时候的样子,倏忽间再见,这中间隔了那么多年,看到的样子就是会显老的。
十多年前吧,一次高中同学聚会,见到了好多毕业后就一直没有联系没有见过面的同学,其中有几位真的让人很感慨,人怎么一下子就老了呢,怎么这么显老了呢。
前几年,有一次小学同学聚会,接近六十岁再相见,你说你能觉得对方不老吗,有一个同学我不怎么熟悉的,她到的晚,我看她和另外的同学说话,我就问身边的同学这是谁,我当时差点说这个阿姨是谁,因为她的样子就是很标准的那种我们小时候见到的阿姨的样子。
这种从相貌上看着显老,也不是绝对的,我发现久别重逢的同学第一次见的时候觉得显老的,在之后如果经常见面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渐渐的你又会觉得对方不怎么显老了,好像人会重返青春似的。我想这就是见面多了,看熟悉了,同时也把小时候的印象调出来,小时候和现在的印象再加上你接纳和理解的岁月的痕迹,对方在你的眼里就不是最初见面时那么老了。
前几年照顾父母,频频进出医院,看到很多住院的老年人,那时就没有自己老不老的感觉,看到的更多的是人老了尤其是生病之后的艰难和无奈,那段时间还写过一篇跟老有关的文章,放在博客里,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篇文章被系统删掉了。
唉,说到老,都是自己看别人的时候觉得这人显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在别人眼中不也一样是个老人了吗,几十年过下来,每天都要照镜子的,容颜就在这镜子中一点一点的变老了,六十岁之前似乎还好,六十岁之后,真的是越来越明显了。
记得有一次跟好友小白聊天,我说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听同学说好可怕,我到五十岁的时候都没有这个感觉,可现在,真的觉得自己老了,觉得可怕了,小白很悠然的说,你怕啥,你看那些明星,天天被人瞅着,不是一样会老,你怕啥。
小白这说法一下就把我逗笑了,心里竟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就是啊,怕啥,自然规律嘛。今天看朋友圈,秋爽姐发了一篇《六十岁以后》,说她从六十岁开始,学写字学画画学写文章,不断的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画的牡丹也上过报纸,她还上老年大学,还学唱歌,学弹琴,练形体、走模特步等等,她说她把六十岁视为新生。秋爽姐现在已经过了七十岁了,每天还是写作,种菜,做饭,什么都能干,活得健康而快乐。
秋爽姐今天还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句话:活得有趣,比活得成功,更重要。这句话可以和那句“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相媲美,活成什么样,还是靠自己,人老心不老很重要,老了也可以继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有趣到老,这个应该是我们去实践的,尽量的老而不颓,老而不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