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家

(2023-03-22 23:23:18)
标签:

老家

家乡

出生地

生活

分类: 随笔

前天,表姐突然就转了几张我老家的照片给我,当时就觉得似乎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时间心里木木的,却又百感交集起来。

老家,小的时候,它只是作为一个词出现的,也是对自身的一种定位,虽然都是小孩子,也会互相问你老家是哪里的,这也许就是军旅子女的特点吧,父辈从北到南一直走一直走,走到海南,又折回头,在广东停了下来。

我们就在广东长大,比我小一些的孩子就在广东出生了。背井离乡之后,才会有老家一说。上学之后,再到工作,这一生表格填了很多次,表上总有籍贯一栏,你若不懂籍贯,就会被告知“就是老家”,现在好像是说出生地。

离开出生地漂泊在外的人,会在这安一个家,然后可能又离开了,又到那安一个家,即使在一座城市里,都可能会不停的变换住址,把家挪了又挪。永远不变的那个“家”就是老家。

虽然,老家在很多人那里,只是以一个概念存在的,离开了可能就再也不回去了,有的只是父母的老家,自己不在那生不在那长,也从来没有去看一看那个地方,但是,老家就是老家,一说起来,捯起根来,它就存在了,哪怕只是一个概念。

恍惚记得,好像是上小学的时候,看到爸爸拿着一封信,说分家,怎么分呢,如果分了,我们离开家在外地的人怎么办呢,以后再回家回哪呢,还有个家吗。我从上小学的时候就听爸妈在说回老家探家的事,老爸一直忙啊忙的,好像是七几年,都准备了行李,还是没有走成。

老家的事,说的多的还是我妈,妈妈在老家生活的时间比我爸多了很多年,嫁到我爸家之后,生了我姐和我,每天下地干活,几个妯娌轮流做一大家人的饭,后来(五几年)随军妈妈带着我姐和我到了广州,那时我才十个月大,再后来我弟弟在广州出生。

这之后就一直到了1984年,我爸妈才终于决定回一趟老家,那时的我是太想知道老家是什么样的,就跟着父母走了一趟。那一次是老爸离开家26年后回去的,到了村里,到了老家,这个时候老家才具象起来。

现在回想那一次的回老家,我是有些懵懵懂懂的,亲戚多,见了一家又一家,记不清不说,连“重返出生地”的感觉都没有。在新千年之后,我爸妈总想回老家总是行动不起来,我说实在动不起来就由我替你们回吧,2008年,我就自己一个人回了一趟老家。

1984年回老家时,我爸在老家的大门那拍了照片,说那大门还是那个大门,2008年我回去的时候,那个大门是维修过的,也还是那个大门,只有这一次,表姐回乡扫墓到我老家去拍的照片里的大门,是经过认真修葺过的,是个大门楼的样子。

老家的院子里也加盖了平房,都是宽大的窗户,一看就是很敞亮的样子,最最重要的,表姐着重跟我说,那个蓝色的房子是你家的老房子,我看照片,原来是那一趟老房子的窗框被涂成了蓝色,那趟房子就是我1984年和2008年回去时看过的房子,也就是祖宅,我就是在那房子里的炕上出生的。

当年老爸可能把分家怎么分还是不分好的意思写信说了吧,后来我也没有听到分家的说法,1984年回去的时候,那老房子是二大爷一家人住着的,大爷一家到镇上去了,叔叔一家在市里安了家,我们家又在南方,爸爸家四兄弟各自也都过的不错。

看了表姐发过来的照片,百感交集,这也许是跟年纪有关吧,曾经回去的那两次,都没有现在看到照片时的那种“老家”对自己在情感上引起的震动。分不分家倒不重要,我特别感慨的是那一趟老房子没有被拆掉,想自己当年呱呱落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房子里的样子,六十多岁的我还能看到自己当年落生的地方,心里真的是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的。

表姐说今年提前回村扫墓,就特意去了我家老房子拍了几张照片,是专门为我拍的,让我看看我的老家现在的样子,我说谢谢表姐,真的,特别的感谢。

老家,离我上一次回去,又过去了十五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