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音无形的字
(2023-02-07 23:28:10)
标签:
惠州方言闲谈生活 |
分类: 随笔 |
其实很多方言里都有那么一些写不出来的字,这些没有字形的字仅由一个读音流传在人们的口中,使用的人可能很多,但要落于纸上就不行了。按说粤语也是没有文字的,但是它又有一种很特殊的几乎都能找到替代的字,所以,你看香港的报纸,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不懂粤语不会说粤语的人有的句式甚至一段文字都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我今天说的这个字是出自惠州话的,惠州方言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几乎是出了惠州城区就没有人说了,或者周围的人讲客家话,讲博罗话,还有其他的各种方言吧。客家话也会因地域不同而有变化,但大多都能相通能听懂,惠州话则不然,你会听客家话也不一定能听懂惠州话。
有一个字,出自惠州话,我们小时候都会说,当然,我们大院子女都说普通话,就把这个字的读音稍微偏了那么一点点,给读成了sai(第二声),其实还是很接近惠州话的原始读音的,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字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怎么说呢,很流氓吧。比如这人开了一个带点黄色的玩笑,就有人会说这人很sai,如果一个人眉眼间有那么一点不着调,带点色色的,或者在动作上,总要趁人不注意像是无意间的吃人豆腐,也会被说成“sai”,甚至穿着打扮也会被定义为sai,比如男人穿花衬衣白色裤子之类的。
对了,这个字主要是用在男性身上,如果女性有类似特点,一般会被称作hao(第二声),甚至给一个“豪”婆的称呼。还是说sai,有接近“流氓”劣迹的人都会被说“很sai”,比如偷窥,看女人洗澡,在公共厕所扒墙头之类的,还有的就是爱找女人说话的也算。
我们读书 - - 小学中学的那个年代,说起来是封建呢还是封闭,很奇怪的,在学校里男女生是不说话的,男生主动跟女生说话,次数多了会有“sai”的嫌疑,班干部除外,有的男生老盯着女生看,也会被“sai”。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有一些大人就很sai,记得我小时候住的那趟房的山边是公共厕所,厕所是木板门,年头多了,木板的缝隙就会变大,那时每天早上有一个男人就会在厕所不远处做操,看到女孩子去厕所他就也去,直接趴在门缝上往里看。后来这事被反映上去,那人就给调走了,像这一类这么恶劣的,就不是一个sai字了,这种叫做“大sai佬”。
今天怎么想起说这个字呢,是前段时间听孙阿姨说事,说了这个字,我当时还想,几十年都没听人说了,孙阿姨还在用。那天在我家院墙外面,看院墙边的树,孙阿姨说那棵九里香树低处的一些树枝不需要剪掉,就让树的枝叶在围墙上形成一个屏障正好挡住洗澡间的窗子,孙阿姨说这样安全,因为有的人很sai的,会扒墙头往里看的。
后来有一天,也是站在院子外面和孙阿姨说话,那天是因为说到老兵待遇问题吧,孙阿姨说起她们当兵初期的事情,她说那时她们这一批进部队的都是十六七、十七八岁的年轻姑娘,有的还混沌着蒙昧未开呢,她们那时在留守处工作,接待上前线的和照顾前线退下来的伤员,那些男兵都很久没有见过女人了,有的人很sai的,有一个干部就直接进了女厕所,把里面的姑娘吓得哇哇往外跑,后来这个人就复原回家了。
孙阿姨说到这样的事,就用了这个我几十年间很少再听到的“sai”字,也就让我想记录一下。前面说到香港的报纸得用粤语来读,有很多粤语发音的字都有替代的字,而且很固定的替代字。我想这个sai字是不是可以找一个替代字呢,在脑海里检索了一下似乎没有这个读音的字,翻新华字典,看到sai这个拼音下的字只有两个读音,就是第一声和第四声,没有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字,shai这个拼音下有一三四声,也没有第二声,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才觉很奇妙。
Sai这个拼音下第一声有四个字:揌、腮、鳃、塞(也读se和sai第四声)sai第四声也是四个字:噻、塞、僿、赛。Shai第一声两个字:筛、酾,shai第三声一个字:色(也读se第四声),第四声一个字,就是晒,晒太阳的晒。所以,不管是sai还是shai都没有替代字,这就成了一个有声而无形的字。
不过,方言里应该有很多字都是写不出来的,只能口口相传了,不知道很多年之后,是不是有的本来就无形的字就真的连影踪并读音都没有了。对了,顺便说一下,在粤语里说很sai,应该是“咸湿”这个词,当然用普通话来读,发音相去甚远,但看字面还是能看出意思来的。
文字能记录和留存很多东西,仅仅是用语音来记录就比较难,但是,语音可以代替文字说出来的,文字似乎不能完全的记录下语音中的那些无形的“字”,这好像还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