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安然写的一篇文章《把一条搁浅的鱼放回大海有多难》,文章最后写到了那个我多年前在《读者》上看到的小故事,当时看了这个故事,我还写了一篇小短文。也巧,因为安然的文章,我脑子里又开始转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又看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女人在海边的沙滩上拖拽一条鱼,这个女人等着海水扑上来就拖一段儿,就这么一个浪头过来就拖一段儿,一段儿一段儿的拖着,直到把这条鱼拖到它能在水里翻过身游起来,然后游入大海。
这个视频还配了一段文字:“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这段文字包含的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用老话说就是不能“涸泽而渔”。
还是说回那个小故事,我1999年4月写的那篇短文里复述了那个故事,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我愿是条小鱼》
在九九年第四期的《读者》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条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这是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美国教师的演讲,他的本意是要学生们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也许我就是一条在乎的小鱼,我在乎,在乎家庭的温暖,在乎手足之间的亲情,在乎朋友之间的仁义。
我们生活在世上,就应该在乎我们的生命,让它活得灿烂;我们活在世上,就应该在乎我们的生存环境,让它富足而润泽,能继续滋养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应该在乎,亲情带给我们的温暖;我们应该在乎,他人给予我们的帮助;我们应该在乎,朋友为我们做出的牺牲。
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我们应该在乎,就象一棵小草在乎阳光雨露;就象一条小鱼在乎氧气和水;就象一个婴儿在乎母亲的怀抱。我们在乎了,我们就会心存感激,心存感激,会让我们生活的更愉快。我愿意是一条在乎的小鱼。
现在回头去看当年写的这篇短文,我只是从自身的感觉出发,写的也只是一个方面,现在想想,海边的那个小朋友在把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扔回海里的时候,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其实,这个孩子也在乎,他在乎这些小鱼,在乎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不想让它们因为没有水而死去,所以,他捡起一条又一条小鱼,让它们回归大海,因为他的在乎,很多小鱼得以生还。
在现实生活中“在乎不在乎”的表现就是谁看不看的上谁,谁愿不愿意为谁做点什么,比如在家庭里,有一些夫妻矛盾就是因为“不在乎”而产生的,有一方觉得对方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进而就觉得什么都不值得了。甚至有些人说自己了无生趣,原因无他,就是觉得这世上没有人在乎他。
我想,也许因为“在乎”,就能冰消雪融晴空万里,也许因为“不在乎”或因为“不被在乎”,而使身处悬崖边的人无望的坠落。最让人哀叹的是被“不在乎”,和被很多很多人在乎的那些人却感知不到。
紫藤每天开花每天飘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