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深圳

(2021-08-26 17:31:23)
标签:

深圳

生日

41周年

生活

分类: 随笔

   我是个懵懵懂懂的人,需要细致的特别记忆的东西,往往是做不到的,我在深圳那么多年,每每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多少周年,深圳建市多少周年,我也跟着感慨,也会说说感想,但是是哪一年,就总要搬着手指算一算。

今天看朋友圈,看到了“今天是深圳的生日”,我心里对自己说:要记住这个日子,看到说深圳成立41周年,我又搬了一回手指,哦,是1980年,希望从今天开始记住:1980826这个年月日。

我到深圳,还是1979年的1月,我们这一批招工是在1978年,所以企业工龄是从1978年算起。当时我们也是在城市招工解冻之后第一批需要经过考试招工参加工作的,当时我们这一批招到银行工作,那时深圳是镇,属于宝安县,宝安县属于惠阳地区,所以我们这一批招工的人里有的留在惠州,有的去深圳。

我是自己要求到深圳去的,虽然离家远一些,但我愿意,我那时就想离开家,过不受约束的日子。最初到深圳,很是艰苦,可以说什么生活上可供享受的设施都没有,但深圳毗邻香港,深圳有九龙海关,有边防检查站,有通深圳和香港的罗湖桥,香港人和内地人进出香港都要经过这座罗湖桥。

到深圳一年多,就迎来了“改革春风吹满地”,深圳成立了经济特区,建立了深圳市,深圳的基建就蓬蓬勃勃的开展起来。我说过我是个懵懵懂懂的人,对这些都很木然,每次收到同学从山东写来的信,看到信封上的“深圳经济特区”几个字,还觉得写深圳市就好了,干嘛非要写上经济特区呢。

我懵懵懂懂,也赶上了有让我懵懂的环境,在改开的最初几年,我到了我行在沙头角开办的办事处工作,那里虽然每天都熙来攘往的很多购物的人,但并没有什么建设的动静,一个镇子到了晚上安静的只能听到蛙鸣犬吠。

再回到深圳市区,就感觉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曾说过我就像被裹挟在旋涡中的无知的一个人,也不敢说自己对深圳有啥贡献,只觉得不管什么环境下,我有班上,把工作做好也就行了,所以,一切的一切,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我都好像只是一个看客。

但是,我是喜欢深圳的,到了深圳我才感觉到一种放松和自在,以往深植于我们头脑和行动中的“抓革命促生产”,只有后半句在施行了,再不需要什么ZZ学习,不需要每天给你读报纸,也没有什么互相的监督或构陷,不需要你总是要开会要做一种特定的发言。

我喜欢深圳,虽然,刚去的时候,东门老街那一块就是一个十字街,晚上七点就黑灯瞎火了,虽然我们住的和平路41号大院到我们上班的联检口岸,是一条沿铁路走的路边的草有一人高似乎很荒凉的路,虽然那时从和平路到上步某单位的宿舍,会走的满脚泥路面泥泞的差点拔不动脚。

我喜欢深圳,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上班就上班,下班回家就再无外界的干扰,虽不是隔河相望鸡犬相闻,只是对门住着,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有边界感,有隐私权,当然在发展了多年以后,有庞大的住宅区,有住户的联谊活动,但各自可以相安无事,有事也有物管帮忙,这样的生活,让你会感觉到有序和自在。

深圳的变化和发展是有速度感的,虽然也有反反复复的时候,总是一开始有设计不到位的地方嘛,比如那条宽敞明亮的景观路,什么时候都那么漂亮,但还是有挖开埋上挖开埋上的时候,这都不是事儿,与时俱进。

我喜欢深圳,因为深圳越建越好,经济、科技腾飞的同时,我们能享受到更多的科技带来的便利和生活上的优裕。深圳有免费的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深圳有免费的市民大讲堂,深圳还有很多在职的和退休的兼做义工的人,深圳有许多领先的东西,义工也是为先的,那些红马甲,让你看的很舒服。

有一次听李津逵老师做城市保护的讲座,开场之前,老师问如果要给深圳设计一个名片,你们会选择什么,当时有人就提出“义工”,而我,说的是自(在)由。话题回到了这里,也是我本文开头说到的,也是我到了深圳之后觉得最喜欢的城市特点。

其实,我是更在乎“自在”这种感觉的,说自/由,很容易引起歧义,那就说自在。固然,一座城市,她美丽,她先进,她包容,她有着你想要的或豪华或快乐的生活设施或模式,以及任你选择的方式,但能生活的自在却是最重要的。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现在社会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你可以按照你的收入按照你的价值观来选择适合你的生活方式,比如乘车,你可以选择坐公交,也可以选择坐优享、年轻人不喜欢这个工作了,可以换一个自己喜欢的能干得下去的。

这是我,经历过不同的年代已经到了这个年纪的人的观感,我觉得我已经算是开放了,不再为年轻人动不动就跳槽而不满,前不久,女儿很温和的说,你说的有选择的自由,其实你还是没有体会到年轻人的不容易,能不这么折腾谁愿意折腾啊,

想想也是,我还是跟现在的年轻人有距离,还是不能体会到他们在就业上的难处。说到这,好像离题了,就说深圳吧,我在深圳四十多年,也确实是看着她变化和成长的,深圳濒海靠近香港,是有一些优势的,发展迅速也是有早先的政策扶持,但是她确实也有她的成就,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改革先锋们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人们打造出来的。

我刚到深圳的时候,深圳人口很少,有很多家庭都有年轻人去了香港,有的就是偷渡过去的,我们每天上下班必走的那条路的路边,经常可以看到有一排人蹲在那里,他们就是各个地方跑过来要从这里偷渡去香港而被抓住等着车子来把他们遣返的人。

深圳的原住居民,很多家里都有香港亲戚,逢年过节或假日,香港人过境来探亲都是大包小包的衣物带过来,也带一两样电器,那时有这些支援的人家就是过的比较好的,那时香港电视剧里有大陆人到香港之后对什么都不懂不会傻乎乎的,被香港人叫做“阿`灿”。

后来,我们深圳发展起来了,高楼林立,生活丰富,吸引了很多香港人过来喝茶逛街买东西甚至卖房子,再也不是大包小包的往这边带,而是大包小包的往那边带了,坐在酒楼里等位喝茶的时候,也被我们这边的一些白领乜斜着眼睛说一声“港`灿”

深圳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早期是一些大企业整体搬迁过来,后来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己奔过来,学历高的年轻人尤其多。曾经有过统计说深圳是人口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城市。年轻的人,年轻的城市,所以充满活力。

作为其中一员,怎么能不喜欢她呢。我喜欢拍照,刚刚使用数码相机的时候,我只要出门,相机都随身背着,不时的拍下我眼中的美景我眼中的深圳,大概是十多年前吧,我选了一些我觉得拍的比较好的深圳的照片,放大了插在相册里,从美国回来的朋友看到了,喜欢的不得了,拿了几张回去,放在她上班的地方,她的同事里有不了解中国只知道香港的,就问这是哪,我朋友就骄傲的说,这是中国这是深圳。

我喜欢摄影,却从来没有参加过摄影比赛什么的,但是这样的把深圳介绍出去,让人们对深圳发出友好的惊叹,我觉得比得什么摄影奖都高兴,当然,我也得不着什么奖,哈哈~~

我不会宏大叙事,我也不可能把深圳的发展史详尽的说出来,我只能以一个比较早到了深圳,跟着深圳一起成长一起走过来的一个小小的市民的个人感觉来说说我知道的深圳,即使,今天的文字不少,但肯定没有说到硬核部分,作为我,也只能如此了,如果细数自己经历的各个时期的各种小事,那当然还有好多好多,那些可以暂且按下不表,我想说的是我喜欢深圳,喜欢这个让我在这里自在的生活了四十年的城市,在她四十一周年生日的时候,我聊发感慨,更要说一声我爱深圳。

 

我爱深圳

 我爱深圳

我爱深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读书不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