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天的
(2021-08-07 19:23:38)
标签:
社会环境生活 |
分类: 随笔 |
说这一天天的,就是并非因自己闲居在家,就无所事事啥也不知道了,那些社会上生活里的事件一幕幕的如影视剧的上演,一出接着一出,为何说生活里的事如影视剧呢,实在是因为太出乎我们的意料,或者说超出了我们所认知的常理。
那个跳楼的小可馨,年纪那么小,你该怎么想象这个可爱的小女孩的那一股勇气,那个被老师叫到学校来的家长,在课室外的走廊上打了孩子两巴掌,这个初中还是高中的男孩子就翻身跃下楼去,爬上栏杆的画面,是不是让人看了心颤。
有一些事情,并没有呈现过程,但是结果却能让我们想象到那个过程,在脑子里出现的画面,有的可以说是惨不忍睹的,在影视剧里看到,也许那是刺激的是激烈的,但落实到某个具体的现实中的人身上,就是惨和痛。
最近这两三天的事,也如观影,一是一个刑辩律师,在案子没有完结的情况下,被警方以“寻衅滋事”罪带走,实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并且有理由不能探视,先不说,这位曾经的记者,揭露过一些大案和黑幕,荣获过2011年度深度记者奖,央视新闻周刊2012年度人物之一等荣誉等,就说这回被带走,原因是“将公开审理的视频上传到网上”。
好吧,为什么我说这像是观影呢,我们说这个未完结的案子,再次开庭的时候,被告律师缺席,怎么回事?寻衅滋事了,哦,怎么寻衅滋事呢,也许你脑海里会出现这么一个画面,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报告,谁谁谁怎么了,那个听人报告的人说,这还行,抓起来,这不,律师不能到庭了,哦哦,那这案子咋弄?那就请听下回分解吧,这还是一个连续剧呢。
另一个是补课老师的事了,网上的一个视频是几个工作人员,其中一个戴着红袖箍的,一脚踹开一户房门,进去不由分说掐着正在讲课的老师的脖子把老师带进另一间屋子,留下屋子里十几个正在听课的学生目瞪口呆。
先不说这补课是怎么回事,是在三令五申不许补课之下还在补课,还是违了哪条规定的作为,就说这个不知算不算“执法者”的行为,让很多很多看到这个视频的人都感到不适,那毕竟是老师,那毕竟是在上课,就算违规了,你有理由据的请老师出来说清楚,调查清楚之后该罚就罚该判就判,怎能如此暴力。
有人就形容这是对付黄赌毒的做派,突袭黄赌毒场所的时候才这么个搞法,我还想呢,如果这是影视剧里的镜头,那还说不定是来抓地下党的呢,嗯,你在这讲什么课宣扬什么主义,你想反什么么,抓走。
其实,社会上的那些辅教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吗,以我周围朋友家有读书的孩子的,我知道他们都不得不让孩子去学习,不学不行吗,他们说人家都学啊,你不学,不是得被人甩出好几条街去,只是费用问题罢了,能付的起就学。
说到这个费用的问题,还有一个更有看点的事儿,网传一个家长的一对双胞胎孩子要升高中了,通过熟人求一位老师给补课,两个孩子上了十五天课,付了学费,孩子拿到升高中的通知后,孩子家长举报这个老师课外补课收费,为了和解,这位老师退了学费还倒赔两千块钱给家长,老师在学校还是受到处分,这位家长真是双赢,没有花一分钱孩子得到辅导并稳升了高中,还得到两千元的补偿。
这个有看点的事儿,看点在哪儿呢,看点在这位家长的举报是有证据的,他让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录下老师讲课的视频,然后手机付款给老师全部做了截图,如此一告一个准。但看点不是一告一个准,是家长的事先布置,这种行为像不像谍战片,像不像欲擒故纵,像不像钓鱼执法,这位家长可能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别的人才,却有可能培养出两个谍报人员,也好,以后就去美国搞情报吧。
电影、戏剧、小说,都是来自生活的,剧中人物也都有人物原型,虽然有时候,作者会把多个人物原型捏和到一起,塑造出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形象来,但我们看这些文学戏剧作品时,还是会觉得这都是作者塑造的,只有在现实中看到的,我们才会觉得,似乎,这些人物更有特点,这些情节更有戏剧性,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一天天的,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想象的,有的一样,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也许我们还得一步一摇或一步三摇的走,或者进一步退两步的往前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