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这个事发生的太平常了,没有人从来不忘事的,而从小到大这个“忘”是一直都跟随着你的,忘却和记忆是相反的两件事,为了不忘,人们可以刻意的锻炼记忆的能力,为了不忘,我们还可以找出很多方法。
若不从可能的生理的病态的角度讲,也不刻意的去锻炼记忆力,就那么自然而然的,这个“忘”,还真就会经常的出现,虽然在每个人的身上有不同的程度的反映,但每个人都会有忘的经历。
人们通常说的是年纪越大越爱忘事,如果小孩子也忘事呢,就会认为是孩子不上心,不认真,没往心里去。是喽,没放在心上就会忘,我们的老祖宗从来就认为,“记”是用心的,“想”也是用心的,你记不住,不想着这件事,忘了,那不就是“亡之于心”吗。
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里,或者心里本来就没有这事的位置,被人提醒了一下,也不过是打水漂一样在水面上滑过一道涟漪,然后就平静了,就没有了,这就是没记住啊,事没在心里驻足,事儿在心里已经死亡,那就是“忘”了。
以前,我也说过忘事这个事,但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那天手里还干着活,就想到了忘事,就想这个忘字,就拆了这个字,就得出了忘=亡之于心。
说没把事放心上,自然就会忘,有些事呢,却是想忘也忘不掉的,那是因为那事在心里深深的扎下根了,或者那事在你的心上狠狠的划过,刻痕太重,就像歌里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报导,说某位老人家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什么都不记得了,所有的熟人亲人也不认识了,但他可能就只记得自己的妻子或先生。一个人最在意的人或事,都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哪怕得的就是“忘”的病,他也忘不掉。
我也曾说过,忘性大也没什么不好,该忘的就忘了,包括那些不愉快的事,包括那些什么仇啊恨啊的,毕竟这都是些虐心的东西,在心里存的多了,把心弄的千疮百孔的,如筛子一样,岂不是连该记的也记不住了,总归,心就那么大点地方。
从“心”的角度考虑,还是轻装比较好,愉快的记忆能让人轻松,不愉快的记忆就是负担,积的越多负担越重,负担重了就会像是被困在泥淖中一样腿都抬不动自然也就走不快了。
到了老年,经历多了,积累也多,要学着主动的淘汰,就算是心里的东西也要淘汰一些,那些自然忘却了的,就随它去,也不需要纠结不需要惋惜,若是到了因剥离而痛苦的时候,倒不如让它自行消退,反正到了最后,不亡之于心也是亡之于世的。
一个人的心里到底能放多少东西呢,如果心是一个铁打的营盘,那么曾经的各种就是流水的兵了,来来去去的,记住一些,忘记很多,这个其实也算正常,只是,做人要善良,做人要有良心,这个不该亡之于心,如果记不住,就努力让自己记住,否则的话,会让人觉得你忘记自己是个人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