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最初认识这个作字儿,也就是工作和作业,小学时就认识。后来听我妈妈说这个字,是用东北话说的就是作,把这个字读成昨,与昨天的昨同音,什么叫作呢?就是小孩子调皮了惹事儿了,回到家大人会说,你怎么这么能作,你真能做作啊,你作吧,看你以后怎么办。
前些年因为作家张抗抗写的一部小说叫《作女》。这个作字好像就突然的浮出水面,不再是某一地区的小范围地区的人使用,而是变得人尽皆知,因为《作女》这本书的出版,还有不少人出来解释,诠释这个“作”字。
我们小时候学的“作”这个字,都是工作劳作,作业作家作品这一类的,如果读作平声的作,也就是作坊这个词了。而读轻音或第一声的作,前面说过我听过的就是东北话里像我妈妈说的第二声的作。
查了一下这个“作zu ”字的意思,它表示从事某种活动也做假装,装出的意思,还有无端生事,胡搅蛮缠的意思,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个“作”应该还有“人来疯”和“弄虚作假”的意思。
最近一个高三的陈同学的演讲在网上传出,引来各种说法。一开始都是针对他演讲的内容,他说就是土猪也要拱城里的白菜,然后又有人说为啥这么仇恨。从这位同学的演讲内容来看,也就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孩子努力学习以及励志故事吧。
因为这场演讲,陈同学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后来有人了解到他并不是贫困生,学校还有他的照片,穿着是很不错的,在高考结束他离开学校的时候,他父母开着轿车在学校外等着接他回家,他也被许多家长认出,并围观。
其实这也都不算什么,那演讲也就算是一场秀吧,因为他参加的是一个演讲节目嘛,演讲的稿子也不一定就是他写的,他不过有表演天赋他来做这个演讲的表演,这都说得过去,在演讲中表达一种观点而已,但并不一定代表他自己。这似乎也没什么可说的,你说这算“作”吗?我觉得倒也不算,就是一种表演吧,做一个秀,用表演的形式表达一种观点其实也未尝不可。
然而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吃瓜群众也挺“作”,在这个同学高考完准备离开学校的时候,很多家长认出了他,知道他是那个演讲的学生就开始了围观,还拍下了他离开学校的一段记录。
一开始,是看到他和行李一起坐在一辆机动三轮车上,车上还有一块大概是同学送的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然后这辆机动三轮车从学校驶出,围观群众也认为就是这样呀,穷孩子嘛,村里来个机动三轮车接他回家很正常。
然而不是,机动三轮车只不过是开出校门就停下了,孩子从车上下来拿着行李放到了另外一辆轿车上,有人说他很熟练的打开副驾驶车门让他妈妈上去,然后自己坐进后座。这里有什么问题吗?其实本来是没问题的,问题是陈同学因为演讲被定位为贫困孩子,所以家里轿车来接,让人意外,也有不少城市孩子说:比我家的车还好。
车是什么车,好不好,也不是问题,我只是觉得作为学校,为什么要用一辆三轮车送他出校门?这是做的什么秀?是这段路很长呢还是行礼拿不动呢,那其他同学就不是走这同样的一段路了吗,这是“作”的什么劲儿呢你说?
从校园里开到校门外,这一段路,是不是作秀,是不是 “作”,有这个必要吗?如果一个学校这样“作”,对学生是一种什么影响?是要怎样引导学生呢?学生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这真的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