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言童语

(2021-06-07 16:55:01)
标签:

儿童

小学生

作文

生活

分类: 随笔

   六一本来是悄悄的过去了,头一天因为放开三胎起了大浪,六一那天还有浪花飞溅,过也就过了,然后就看见一篇小学生作文集锦,不由的也为这些孩子的作文内容叹息了一声。

   这是慈怀读书会的一篇文,作者是朗读者,他说:这一届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早已飞出天际,甚至快飞到了外太空。今天就来欣赏最新一批的小学生优秀作文,他们写下的文字,可谓是笔下生花,后生可畏啊......

   我在这选几篇,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

   九岁孩子陈尚夫写的《两个名字》:青蛙说他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了叫青蛙,我要告诉大家,我也有两个名字,以前叫弟弟,现在叫哥哥,因为我有个妹妹啦。

   一个九岁孩子写的《爱》:妈妈,我比你爱我更久一点,因为你从二十岁才开始爱我,我从出生就开始爱你,你只能爱我五六十年,但我爱你一辈子。

   九岁孩子刘俊鸿写的《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很平凡,什么都给不了我,却又什么都给了我。

   有一篇《我的书包》:我的书包很沉很沉,装满了爸妈的期望,装满老师的教育,却装不下我打球的爱好,装不下我想玩一会的小小愿望,我的书包啊,吃得那么饱,你肚子到底痛不痛。

   九岁蔡丹燕写的《小树和大鸟》:我是一棵小树,妈妈是一只大鸟,大鸟飞去远方,小树慢慢长大,等大鸟回来了,小树给它一个家。

   还有一个孩子写的是《思念》:班上有一对兄妹,一个叫刘一柱,一个叫刘一弦,同学们总笑他俩名字土,他俩也不解释,直到后来我们问起,他俩说他们的妈妈很早就去世了,为了纪念妈妈才改的名字,妈妈叫张华年。

   朗读者的文章分析了孩子的作文,讲到亲情,感恩,以及真诚的写出了他们的感受。我想,有一些人是有着一些他人没有的天赋的,或者说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但是有没有才,还不是那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他的童年阶段,只要不失童真,充满快乐,能够尽兴的玩耍,这个比较重要。

   我姐姐的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是跟在我父母身边的,夏天天热,中午时分,我父亲会放一大池子凉水泡澡,我姐的儿子也跟着一起泡,我父亲穿个大短裤,我姐的儿子会说:姥爷你穿着短裤也没用,还是能看见,姥爷说你看见什么了,我姐的儿子说什么都看见了,把我父亲逗的直乐,你说一个几岁的小孩儿怎么这么会说话。

   有一次我好友给我打电话,说着就叫小孙子过来,跟他说你跟小燕子奶奶问个好,这个小朋友就在电话那头说:小燕子奶奶你好,然后又来了一句:小燕子奶奶你会飞吗,那种小孩子的思维和直言不讳,让你真是忍俊不禁。

   记得我女儿小时候,有一天早上去幼儿园,下到楼下,看到地上一只蟑螂,女儿吓得一声尖叫,我说是死的,不用怕,我女儿马上来了一句:煮熟的鸭子还有飞的时候呢。还有一次,看到自行车倒了,我一边扶起自行车一边说这是谁干的好事,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女儿对我说,妈妈,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你要说这是谁干的坏事。

   曾经在报纸、杂志上也看到一些有趣的无忌童言,而不同的时代儿童的言语内容也会不一样,就像不同时代的孩子玩的玩具也是不一样的,上面说的那篇文章,作者说“这一届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早已飞出天际,”而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恰恰是最重要的。

   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也曾看到一些图片,内容就是某个孩子的一篇作文,那时我看到,总是会想,这孩子也太有才了,或者这孩子也太幽默了吧,有时我还会想是不是大人模仿孩子的语气写的,以图一乐呢。

   其实,还真是不能低估了孩子的想象力,或者说是他们的语言和写作能力,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生活内容,有什么样的想法和诉求能够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就很好,我们大人也恰恰应该通过孩子的作文来了解和理解他们。

   上面选的几篇儿童作文,我觉得最后那篇《思念》极有意思,作文寥寥数语,写作文的小朋友没有讲他同学如何思念已故的母亲,只是讲了两个同学的名字,以此来说明其中包含的思念,因为那一对兄妹一柱、一弦的名字,取自李商隐的那首《锦瑟》中的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作文最后一句则做了点睛:“妈妈叫张华年”,这个小朋友用两个同学的名字完好的结构了一篇叫做“思念”的作文,足可以与微小说媲美。

   那天看到这篇说小学生作文的文章,还是想说小孩子应该更多的玩,有更多的快乐,而不是压力,我一个朋友的小孙子在重点小学读书,课业繁重,小孩子自己都说:我不能出去玩,我一点都不快乐。现在年轻人都在说躺平,如此看来小朋友真该更轻松一些,书包轻一点,不要那么鼓胀,否则真的会肚子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