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2021-06-06 22:52:41)
标签:

家事

琐事

生活

分类: 随笔

   今天跟朋友聊了聊家事,朋友一声叹息,说怎么如此奇葩呢,我说大概每家都有一个奇葩的人或事吧,不说就像啥都没有,说起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朋友还说不会吧。

   这又让我想起在广州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刚刚考上广州的一所大专学校,我说到学校去看看这个刚入学的孩子,在出租车上跟司机师傅聊起来,他说你们不是广州的吧,我说是临时过来的,因为老爸住院,没想到司机说哦,是老人病了,那完了,这家又该乱套了,我说怎么呢,他说老人一生病不就得子女管啊,这一管还不就是矛盾啊,我说也不一定都这样吧,司机又说都一样,然后说他们村没有一家不是这样,有钱的不愿出钱,有力的不愿出力,有矛盾还是小事,不大打出手就不错了。

   这事过去好久了,我也记不清了,司机师傅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当时还想,若不是我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事,我是绝不会相信的,老人有事,不是子女最应该团结协作的时候吗,所谓齐心协力嘛,却不是。

   当然家家的情况不一样,如果说每家都会有一个奇葩的人,又似乎有点绝对,但自从进入退休年龄,父母都已经是高龄之后,的确是听到不少这样的事情。不管是子女还是父母,都有出人意料之举。

   一个朋友说她家的事就是传统,重男轻女,做父母的什么事情都依赖女儿,让女儿来做,生病之后也要女儿来照顾,而与此同时,却已经把所有的财产包括房产全都转到儿子名下,做儿子的不需要付出什么,只坐享其成,做女儿的也只能无偿付出。

   但这个时候的女儿不已经是有自己的家庭了吗,不也是退休老人了吗,说起来,为父母做任何事本就不应该计较报酬什么的,但是,人心不都是肉长的吗。

   我有一个同学,母亲卧床多年,她一直全力照顾,把母亲接到自己家中,买了那种医院用的可以升降的床,照顾了几年,身体也累垮了,母亲也只是植物人状态,后来联系了一家养老机构,母亲住进去之后,我同学仍是每天都去看一看,送些流质的食物过去。

   她的兄长,却从来都不关心母亲的身体,更别说照顾,或者出些资金援助,在母亲病重,父亲也搬到弟弟家去居住之后提出要老爸把房子转到他的名下,老爸当即回绝,这位老兄也算可以,从此再也没有去看过父母。

   还有一个朋友因为照顾父母,就跟儿子一起住在父母家中,父母的饮食起居完全由她操持,对父母的照顾也是无微不至,几十年如一日,但父母还是把两套房子给了她的弟弟,她父母现在住的房子是三房一厅,她弟弟有钱有房,在父母家还非要留一间屋子,我这个朋友就只好和儿子住一间屋睡上下铺,就这样维持了很多年。

    今天朋友跟我说的事是由她妹妹给她发的一则微信而起的:姐,爸爸已经出院了,从老两口入院体检5天,爸爸开刀10天,我一共陪护了15天。爸爸给了我1400元用于我请假的补贴,爸爸主要是考虑到我的条件不好照顾我,但是我后来想想照顾爸妈是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做的。我知道你在国外不方便尽孝,我也知道你想尽一份力,我在爸爸的身边,我多出点力也是应该的,所以这钱不应该由我们的爸爸出。爸爸的医药费是有报销的,所以经济上你也帮不到爸爸什么忙,照顾上你回来也不现实,那你就把我请假的一部分给出来,也算是尽到一份心,这样也好让爸爸知道你也是心系于他的。我一共请假了6天,其余9天的是我的空余时间。你就给请假时间的一半,三天的吧,一天200元,一共600元,你直接转给爸爸吧,我一会就把剩下的800元还给爸爸。

   朋友当即微信转了600元给父亲,接着她妹又发来微信说忘了,她爸妈住院期间,买各种食品日用品花了2500元,二一添作五,这里也需要她承担1250元。

   朋友说把她妹的微信看了好几遍,蒙蒙的,然后跟我说这是什么事啊。是啊,我和朋友认识几十年了,她对父母什么样我也是知道的,她虽在大洋彼岸,但是没有间断的每天都和父母通电话,每年回来一次或两次给父母买的东西包括保健品营养品都是两大皮箱,去年因为疫情无法返回,给父母邮寄物品一次就是几百美刀,通过微信给父母买陕西的苹果,河北的桃子,湖北的橙子,云南的各种鲜果,都是没有断过的。

   每次回来都要替父母去医院开药,帮父母回单位报销医药费,还教老爸使用网购和滴滴打车,后来又开通了网上报销的通道,碰到什么问题,都是通过微信和社保局,保险公司,以及居住小区的管理人员沟通,事无巨细,一一办到,排忧解难,没有因为遥远而有任何阻碍。

   我也不时的会接到她的微信让我给她父母打个电话,她说她打了几次没人接,找不到人担心出啥事,我说不会吧,她说着急,也是奇怪,我每次打电话,她父母都会接,而没有接她的电话不是电话没电就是调了静音,或离开手机在做别的事。有一次说起这事,朋友还开玩笑说,有时候就是“发动了全国的老百姓”帮她找她父母。

   据我所知,过去她妹一直和父母不在同一地区生活,相隔较远,又一直在上班,到父母这边来的极少。这回看到她妹妹说的那些话,我说你妹不知道你怎么对你父母的吗,她说懒得和她说,我说那你就由她去吧,朋友说就是。

   关于照顾父母,我想起我老叔说的一句话,我老叔说“为父母做多少是多啊”。儿女对父母做多做少,都由其本人自行决定,谁也没有必要要求谁,也不必用什么孝不孝去裁决,只是,往往不计报酬自愿付出的,却被那一天到晚打小算盘的弄得焦头烂额,往往不作为的,都头头是道的特别站在理上,事情就是这样,也不知道家家那本难念的经到底是本什么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童言童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