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不能不想到尺度的问题,为啥呢,因为小文被删,比较近的删文记录是去年11月,我的文字其实没有问题,是我推荐的一篇文(彩蛋)未能通过,再就是昨天了,昨天写的《阅读文摘》,在公众号里被删了,说是“内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所谓涉嫌,并没有明确告知,让人浮想联翩又反躬自问,当然,自认还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日常文字大多是生活记事,昨天所写主要是文摘,也算是阅读中的采英吧,自己还是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的,却不知哪段话不合规,文章发出后很快就被打入冷宫了。
我是从博客开始写文的,后来开了公众号,博客和公众号是同时更新,有意思的是,有时候博客平台删的文公众号能通过,有时候,公众号删的文,博客那边又安然无恙,我就想,难道是尺度不一样?
那么尺度又是什么呢,我理解的尺度就是标准,那么这个标准由谁定,两个平台的尺度看起来是不一样,那么谁的尺度放的更大一些呢,还是各有偏倚?
记得小时候,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我们总是会听到一句话叫做“统一口径”,还有一句话是跟什么什么保持一致,那时说的口径,跟现在说的尺度差不多,都是给你一个标准,让你别出圈。
问题是这个圈又该是个什么样的圈,或者是不是应该有这么一个圈,又或者出了圈是不是就是违规违法,看看现在各种汉字的通假字同音字的滥用,真是替汉语言操心,也真心觉得那时和此时中间的那一段“百花”“百家”的形势是真的很难得,只可惜,也成昙花!
尺度,不从理论上说,按照普通的理解,不就是拿一个尺子去度量什么吗,尺度变成一个常用语甚至取代了口径,比如已不再说宣传口径而是说宣传尺度,好像是从台那边传过来的,媒体上、娱乐节目中常常出现,有的娱乐节目“玩”过头了,就会被说成尺度很大。
说尺度很大,有时候也用在话语上,但并不指信口开河,而是涉及私/隐和敏/感问题的时候才会用到。普通的写写日常,谈谈生活,说说学习,这应该与尺度没啥关联,只是,还是有隐形的线,会被不小心碰到,可是,现在的所谓尺度不是隐形的就是莫名所以的,甚至是强横没商量的,让人很是无奈。
呜呼,就此撂笔又不愿意,只希望,尺度更宽一些,或者更透明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