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听到的多还是看到的多呢,我觉得应该还是听到的多,若说什么都亲眼所见,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能知道那么多的事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听说的。比如,听说哪里的风景特别好,说的人,也许能很好的描述出来,你也许觉得跟看见了似的,能亲自去看看当然好,就算去不了,因为听说过,知道了也是可以的。
有时候,听说的事,你会在一些书里看到,在一些文献资料里见识,也可以在一些文章中看到相关的记录,这些文字与听说的互相印证了,你也就可以确认“听说”的事。看,一方面是亲临现场的看,一方面就是阅读,他人的亲身经历被记录下来,我们通过看知道了,这也犹如听说。
看和听说,经常是连接在一起的,你可能因为听说了什么就会真的去看看,比如,听说哪个商城在搞特惠活动,你去了,说不定就拎了一大包东西回来,你听说那个水乡特别美,就亲身前往,一看,果然,就觉得来一趟真是值得。
但也有被听说忽悠了的,我记得我妈妈就常说“逛景不如听景”,意思是被人说的极好的地方,你去到了,一看之下觉得不过如此,或者一点都不觉得有听到的那么好,我妈妈还说就在家里看电视就行,什么都能看到,不用出去旅游,那时,我妈妈最爱看“远方的家”,还经常讲给我听,“远方的家”这个节目和一些内容,我都是听我妈妈说的。
有一些古老的民谣和史诗没有文字记录的时候,都是靠口口相传传下来的,说书的曲艺形式也有久远的历史,不管是说唱还是说书,受众都是靠听来接受的,这些听来的故事,有一些就成了后世的经典。
老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细琢磨一下挺有意思,首先是“不听”的部分,老人说的你肯定是看不见,老人只是说的是经验,是道理,也可能就是真知灼见,第二部分是“眼前”,就是说该听的你不听,那么眼见着就吃亏了。这句话里的听和看是虚与实的完美结合。当然“老人言”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这就不讨论这个了。
有很多“忽悠”人的事儿,都是一种“强灌”,用大量的信息和说词填充你的耳朵,听的多了,有的人就会接受,这也被称作洗脑,一旦被洗脑,那当然是他说什么你听什么并且深信不疑,被忽悠的人,有时候并不需要看见什么实际的效果,但他还是愿意听愿意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眼见为实这回事了。
跟听有关的成语有不少,比如:道听途说,危言耸听,骇人听闻,洗耳恭听,偏听偏信,耳听八方,听之任之,俯首听命,听而不闻,言听计从,姑妄听之,混淆视听,每一个都有典故有故事。其实,听和看都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过脑子。
好吧,关于“听”,一说就说了四天(一写就是四篇),就到此为止吧,虽然可能还有很多没说到的。
今天中午有太阳,拍了一组架子上的紫芸藤,阳光下的花儿是尤其好看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