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标题,本来是想用“出/轨”这个词的,觉得可能会引起误解,又可能被认为不和谐,弄不好整体的文字都会不见了,就用了脱轨,其实脱轨也很危险,你想想,火车如果脱轨了,那得是多大的事故啊。
今早醒得早也就起得早,下楼喂猫的时候,王阿姨家的“阿姨”打早餐回来,她说你今天这么早啊,又说我看你很能宅,总在家里不出来,我说天热就不想出来,不过我确实是呆得住,在深圳的时候,一个星期不下楼也是有的。
她又说她也是能宅的住的人,但是还是会想出去玩,见见朋友,出去一趟会特别开心,我说我比较懒,现在又能网购,就更不愿意出去跑了。
回到屋里,吃早餐的时候,我又想,宅在家里也并不是啥事都不干呐,一星期不下楼的时候,也不都是睡过去的,更不是呆呆的坐那混过去的,在屋子里可做的事还是很多,还是会觉得忙不完,或者觉得时间过的真快。
在屋子里可以做手工,边看电视边做,像是把一份时间过成了双份儿,如果看的是知识性的节目,还可以涨知识可以有很多的收获,有时候干脆就觉的是茅塞顿开呢,这也有点像俗话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问题是你得“天线全开”。
还可以归置整理旧物,边看边回顾,可能就梳理出一段故事来,或者会感叹这个小物件是怎么来的都忘记了。对了,还可以看书,看小说最要时间了,歪在沙发上,一天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那一本书也从某一页翻到了某一页,书中主人公的故事,也带着你游历了一番,就像是在当下的狭小空间里体验了另一种方式的生活,可能是跨地域的,也可能是跨年代的,还可能是穿越的。
看电视节目也好,做着手工活也好,写点什么也好,看看书也好,或者跟朋友隔空聊聊天都好,这一切都是要过脑子的,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脑子都是很活跃的,脑子不会固定在这个事情的某一个层面上,它会上下左右全方位的钻探,然后产生出一些想法和结论,脑子在这个过程中是经常脱轨的。
所谓脱轨,我的意思是说脑子在思考的时候脱离了正常的轨道,奔的不是被指引的那个方向去的,比如,小学生按照老师的套路写作文,等你长大了,会反感那个套路,然后就“跑偏”了,又比如,现在漫天(价)飘着的正能量主旋律和心灵鸡汤,并没有对你起到主导的作用,你还偏偏从这些缝隙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所谓脱轨,有时候就是自己跟自己怼,自己跟自己杠,在一件事上纠缠不休,然后思绪像野马脱缰,日行千万里,停下来的时候,你会觉得果然这世界是多样性的,思想应该是更开放的,应该是更多的接纳和包容的,脑子的脱轨有点像进入遐想的状态,遐想,可以跑得很远,没有边界。
当然,火车脱轨是很可怕的事情,但人就不能墨守成规,也许正是一次次的脱轨,才让人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了新秩序,也许经过脱轨后的回望和总结,才能向前走的更好,我以为,宅这件事不一定不好,也许通过宅可以达到升华,过程是这样的:宅→思考→脱轨→进步→升华。
回到本文的开头,一段时间以来,出现了一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我们的汉字也变的不那么能通顺的表达了,关于出/轨还是脱轨都要考虑再三,这就有点迈不开步子的感觉,只是,脑子它还是会不停的运转,还会常常脱轨……
我写东西都是先敲下标题,在打日期,所以,每天的写,就像每天撕下一页日历,这日子就这样在手指间滑过溜走,也正是每天的写,就每天都对日期有一个观照,也更知道时间的一天天过去,这不,九月又已过半,地球不停的转,一天的时间就那么多,过着过着就没了,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好好的使用汉字,不能好好的表达,那也就只好让脑子去奔腾了,哪怕经常脱轨。
图片是今天的日常,第一部分是早上喂猫,一共7只,后来又来了黄一坨,就是8只。第二部分是早上推窗看到又开了一朵霸王花,昨晚没注意,错过了最佳观赏时间。第三部分是想念六一和橘子那两个小东西了,就用手机的小米云台看了它们一下,俩毛孩子挺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