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个词大家都会用,它应该算是一个常用词,就算不识字的人,也都会用,“但是”起到的是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是一个人在表达的时候,话语的前后转折又联通的一个处在关节处的一个词,有时候,你要表达一个意思,又不得不说出前因的时候,就会用到。
还有就是在说了铺垫的话之后,一个“但是”,是跟前面完全不一样意思的话出现,比如说那件东西很好很漂亮,但是,我并不喜欢。如果你不听到“但是”后面的话,你会以为说这话的人是喜欢这件东西的。
如果你是一个在表达的时候喜欢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的人,可你又碰上了一个自以为是,心浮气躁的人,那他是不会等到你说“但是”的,他会在你说出“但是”之前,就很快的打断你,然后发一番宏论,完全用误判把你打压的不想说话了,那种“不让说话”的感觉是很不舒服的。
对,有一种人就是很喜欢打断别人,很喜欢抢过话头去,从来都等不及听到“但是”,那个被憋住又总是说不到“但是”的人,真的会很辛苦,很苦闷,很崩溃。
等不及听到“但是”就妄下评论的人,大概就是急躁吧,或者说浮躁,浮躁或急躁的人,是没有耐心听你说那么多的,他们通常是打断你接过话去按自己的想法开始说,看文章的时候也不容易看完全文,而比较习惯断章取义,或者只看个开头就开始评论或评价,这样的评价几乎只是他们自己观点的表达,与他听到的和看到的基本不是一回事。
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熟人圈子里,就会有这样的人,在聊天或交流的时候,你总是不能把话说完,你总是被打断,还总是被误判,最后,你会变成一个完全不表达而只是倾听的人,倾听对方把你批驳一顿,然后,嗯,你会退避三舍。
我经常想,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说学习是无时不在的,我们能不能不那么浮躁,能不能静下心来听一听,体会一下,如果每经一事都能让你有所感悟或能够看到新的东西,你才能有进步。
我也经常想,如果身边越来越多浮躁的人,社会上越来越多浮躁的人,那会是一种什么景象,会不会在哪里都是“嗡嗡嗡”的声音,在哪里都是斗鸡一样的架势,如果整个社会都充满了浮躁,该多么可怕。
小的时候,听我爸爸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一男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家坐下来就说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这个男人的妻子一听转身就去收拾包袱,男人问你这是干嘛,妻子说你都气死了我还不赶快去改嫁啊。
我爸爸说这是讽刺急脾气的,现在想起这个故事,觉得也是对浮躁的一种讽刺。我们要想心平静气的过日子,就从耐心的听到“但是”开始吧,我们要想好好沟通,也学着能听到“但是”吧。
也许我说的有些词不达意,并不能很好的表达,但是,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也是我的一些真实的感受。虽然我没有能力改变什么,但是,我希望世界更美好。
昨夜霸王花又开了一朵,拍照时正好月亮就在旁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