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捅了“马蜂窝”

(2019-06-20 21:51:50)
标签:

蜂巢

虎头蜂

胡蜂属

惠州

分类: 图话视界

       五月初就发现了那个蜂窝,当时,蜂窝还很小,不过拳头大,漏斗形,门口在漏斗的底端,我以为泥筑的巢会很硬,用手碰了碰,感觉像是纸壳的,很薄的感觉,好像稍一弹它就会破碎,当时拍了几张照片,在朋友圈一发,朋友们都说这种蜂子很毒的,为避免危险,应该毁掉它。

       因为小,想必也没几只蜂子,我并不担心,到了这个月初,突然发现蜂窝有了变化,赫然大了许多,且有了漂亮的花纹,扭着麻花劲,深浅有致,层层叠叠,漏斗的形状也变成了面包形,原来巢的底端的出入口也弥合了,从我站的位置看,在窝的背面和侧面又各开了一个出口。

       女儿也担心,跟我说除掉它吧,反正它还会吃小蜜蜂,会蛰人,也挺可怕的,我说这一天到晚的老下雨,捅了它的窝,让它们上哪去,再等等吧。

       今天上去,再看,蜂窝似乎又大了些,进进出出的蜂子也多了,再不除掉,发展下去也是危险,毕竟离屋门口太近,又在上下楼顶凉台的梯子上,将来一定会有麻烦。如果变的巨大,还得请人来清理,所以,我就拿了跟长长的竹竿来捅“马蜂窝”了。

       把门打开个缝,竹竿伸过去捅一下,放下竹竿赶紧关门,再打开个门缝拍几张照片,就这样反复几次,把这个蜂巢给端掉了,蜂子们一次次的被骚扰也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而是受到惊吓就飞起来,又不飞远,然后又落在窝上,几次之后,窝也不复存在,蜂子们却不离开,还落回那个位置,直到下午还有几只蜂子在那。

       端了蜂窝才用图片上百度查询,原来这是胡蜂属的“虎头蜂”,有毒,但不主动攻击人类,它吃昆虫,对植物还是有保护作用的。

 

百度资料——

虎头蜂(学名:Vespa)又称胡蜂属,膜翅目胡蜂科的一个属。体色鲜明通常黄黑相间,大颚发达,腹部末端的螫针和毒腺相连。身体长有虎斑纹,故被称为虎头蜂

它们以各类昆虫为食,因此对控制自然界病虫害有很大的作用。虎头蜂的生活区域不广,主要分布国家为巴基斯坦、中国南部及印尼。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两省海拔13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地区。

虎头蜂属于社会性昆虫部落,成员包括一只产卵的雌虫,即蜂后,还有大量的工蜂,大多数是雌虫,雄蜂仅占少数。又因为虎头蜂窝巢形状很大像鸡笼一样,所以又叫“鸡笼蜂”,小的巢中有数千只虎头蜂,大的巢中多达数万只蜂。

       百度资料上还提到胡蜂并不主动攻击人类,到山林行走或平时遇到的注意事项,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看,因为篇幅关系就不转贴了,看到这些介绍,觉得还是端掉为宜,一旦发展成鸡笼那么大还真是不好办。

 

5月12日拍的最初的蜂巢~~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6月6日~6月10日的样子~~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今天的样子和清理后~~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捅了“马蜂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父亲节说父亲
后一篇:夏至·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