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到顺德买了“想”了很久的“大良崩砂”,带回家来才打开吃,虽然味道还是记忆中的味道,也还算酥松,但是,边吃我还是边在内心做着比较,好像,不如以前吃到的尤其是第一次吃到的那么好吃了。
记得第一次吃大良崩砂,感觉是太好吃了,吃了还想吃,吃了就有点放不下了,隔了很多年又买过一次,感觉还是很好吃,这一次,就不如前两次了,吃了几口,已经觉得不想再吃了,其实,并非东西变了,也不是做的不如从前,是自己的胃口变了。
随着年纪的增长,胃口有了逐步的变化,说胃口变化自然也是包括味觉的变化的,其实,年纪越来越大,胃口会越来越弱,味觉也迟钝了,说什么都不好吃,都源于这些原因,并不完全是食品本身的问题。
常常,我们会说怎么这东西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怎么以前吃就这么好吃这么香呢,就好像我们知友聚会的时候,差不多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觉:当年的红烧肉怎么就那么香,就算还是那个人,都做不出那个味道了。
渐入老境,会比较喜欢吃软烂的食品,会喜欢吃稍咸一点的菜,会觉得甜食是比较有味道的,这都跟年龄有关,咬不动的,太清淡的,就会觉得没味不好吃,不是食物的问题(不排除有的食材的确有问题),是我们的胃口(味蕾),已经不是从前了。
这些年照顾母亲最有感觉,妈妈总是没胃口吃的少,经常提起小时候在老家吃的东西,那个时候的东西可想而知,说好吃也是因为一年吃不上两次的结果,现在再拿来也未必爱吃,我老爸曾经也那么的想吃高粱米饭,真的从老家带来高粱米,做的饭他也就吃了一两顿而已。
妈妈总是说东西不好吃了,有时候说想吃什么了,给她做,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做法还是那个做法,而妈妈就是吃不出感觉来,就是说不好吃,那么心心念念想吃的,买回来依然说不好吃不是那个味儿,那时候,还会为此常常郁闷。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身体的自然变化吗,小时候物资贫乏,吃过的“好”东西就会念念不忘,在怀记的过程中可能还不断的给这一样东西增值加分,几年或几十年之后再吃,就觉得不如以前,还有天天大鱼大肉,总有吃腻的时候,每天都吃肉的感觉和小时候十天半月才吃一次肉的感觉怎么会一样。再说现在物资丰富,南北通衢,什么没吃过,又有什么能让你吃了一遍又一遍还觉得好吃的。
暂不说种植上运输上和保存以及烹煮上带来的一些不如意,肉菜的品质也是有保证的,你也还是会吃出“不如以前”来,因为即使东西还是那些东西,你还是你,可你的胃已经变了,你的味蕾也变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国际大厨一级厨师烧出来的菜,你也还是会觉得“没味道”或“不好吃”,因为你的胃已经迟钝而没有动力,你的味蕾也已式微和退化,怎么吃都“不是那个味儿”。
民以食为天,有时候一顿饭吃不好都觉得不愉快。所以,能够在老年甚至直到最后都保有良好食欲的人,真的是很幸福。






图片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