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关于这片街区,关于这些房子,能说出它们历史的人,可能不多,也可能我不会遇上。但是我却很想知道,最早,是怎么规划出这个区域建设住宅的,又是怎么设计的,是一群人一起来开发建设的,还是一户一户的陆陆续续建起来的。
当地的朋友说,你别管地怎么宽,人怎么少,只要哪里有房子,路就通到哪里,就是说你不管住在哪里,山有多高,看上去有多偏僻,都能够开着车进出无障碍。现在的情况看上去就是这样,这个街区就建在上坡上,一路从36街走到42街,坡度就很大了,徒步是很费点劲的,但是马路都通,各家的车子都能顺溜溜地开到自家门前或车库里,只是,我想知道的是最初,是怎么开始和建设的。
我的朋友在这里买了房,是原房主有不得已的原因才放手的,其他的住户我想也不一定就都是原住民。我总觉得自己建的这么好的房子卖出去了会很不舍吧,虽然说卖房子可能是万不得已,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知道那些原房主还会回来看看他们曾经的家吗。
这些房子都是建于1930年代,距今也有80年了,虽然在地震带上,但看上去这些房子维护的都很好,且各家各户还都不一样,那些房前房后的大树也都生长的或挺拔昂扬或婀娜有态,而树木与房子的比肩搭配,真是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看的画面了。如果房龄比树龄长,那就是房主人的栽培,如果树龄比房龄大,那就是建房时房主人对树的珍惜和保留,每想到这个情景我都会很感动,树的生长依赖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则需要人的维护,和谐是什么,和谐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依存在自然中,自然供养着人类,人类没有一点理由去破坏供养自己的环境。看看这些房屋与树木,就觉得很完美。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