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时候的那些事

(2017-11-17 23:08:16)
标签:

大院

童年

生活

记忆

分类: 随笔

       这几天看景明写小时候的事,写了一系列的小店铺,都是她小时候经常要去的地方,那些百货店,杂货店,小酒店,果子店,文具店,水果店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店铺里的东西,售货员,买还是不买的那些事,读起来兴趣盎然的同时,也会回想自己小时候的那些事。

       我小时候住大院,有点与外界隔绝的样子,最早是在广州的东山区的一个大院,如果要上街买东西,出大院走好远,那时不叫上街,叫去东山。八岁的时候随父母到了惠州,再说上东山就被妈妈笑了,妈妈说这哪有东山。刚到惠州的时候觉得好像到了乡村,哪哪都是山,好多树。

       大院里有服务社,一应的日用品副食品,大米油盐都在服务社里买,烧饭的劈柴也由大饭堂统一供应,所以,不用到市区的街里去购物,平时的一日三餐都在大饭堂打饭,妈妈又在服务社工作,需要什么,妈妈下班就带回来了,所以,很多年我都没有买东西的经验,手上也没有拿过钱,一直到参加工作,我也从来没有在外面的饭店啊小饭馆什么的吃过饭。

       小时候,大院里都是平房,一趟一趟的,也没有门牌号码,有很多年都是不锁门的,谁到谁家好像都是随时的事,而且随便的就穿堂入室了,之所以说穿堂入室,是那平房有前后门,前门从外观看上去就是平平的一面墙,一家一户一个门,门前两三级台阶,后门呢,就是每一户人家一个敞开的走廊,一半可以挂晾衣服,另一半有个柴灶,生火做饭烧开水都是它了,有的人家有碗橱也放在那,都是随手可拿的,从后门进前门出,也可以前门进后门出。

       很多平房都是靠着山建的,抬脚就上山去玩了,也有捡柴禾搂松毛的时候,也有采摘野果的时候,男孩子玩打仗游戏,那就是满山遍野的跑,山顶上还真的有一个不知哪个年代留下了的地堡。住一趟房的小朋友到晚上会一起玩藏猫猫,藏猫猫的范围就在这趟房的周边,胆大的孩子还会跑到山边去。

       童年生活,现在想起来是很贫乏的,但当时很快乐,那时会念很多顺口溜,有的是专门用来调侃小伙伴的,比如“大头大头,下雨不愁……”,还给小伙伴起外号,什么馒头花卷猴子的,有的同学的外号叫了几十年,一直叫到现在,好像叫名字反倒不亲切了。

       小时候,我们管那种大大的身上有条纹的蜻蜓叫“老虎蜻蜓”,管豆娘叫“小姐蜻蜓”,管五色梅叫“臭鼻子花”,管油甘子叫“革命果”,为啥叫革命果,也是有说头的,告诉你这个名字的人自然顺带的说这个果子吃起来是“先苦后甜”的,所以叫革命果,革命就是先苦后甜的。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这种对“革命”的理解是大人给灌输的,还是孩子们自己理解的。

       “盖了”或者“好盖”,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一句话,见到一个好看的东西,会说“好盖”,一件事做的漂亮,说“盖了”,这是一个赞叹词,觉得特别好,或者是在跟别的东西比拼中胜出的,都可以这样说。好盖,相当于现在说的好赞,厉害了,最棒的。这个“盖”字,琢磨起来也算用的恰当,能盖过其他的,当然就是最好的。

       看景明写的记忆中的小时候跟我的小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原因也许是我虽然也生活在城市,但又不是生活在城区里,从8岁到惠州住进这个西湖边的大院,一转眼过去了51年了,大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平房一趟都不见了,统统变成楼房了,大院也规划和“修饰”的更漂亮了,但是,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在这里走一走,就会有童年的记忆从脑海深处浮出来。


小时候的那些事

小时候的那些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