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篇文,一篇是“ 红色边疆荒友家园”公众号推荐的蔡澜的《老,必须老的庄严,老的干净,老的清香》,一篇是关于中年的《80后,死都不能死的年龄》。我和我的同龄人这一代正好刚刚迈进了老年这个门槛,但是比我们还老的老人还多的是,我们的上一代好多都还健在,我们的下一代,恰恰是80后(也有少数70年代末的),夹在这两个阶层中间的我们这一代,说起来才是真真正正的上有老下有小,才是最吃力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如果不提之前的内退,那我恰是在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的两个月后老父病重住院,我就开始了医院的陪护生活。退休,就算做老人了吧,可以安享晚年了?不是的,即使不是老人住院,也有很多人是一退休就担当起了儿女家的“保姆”工作,主要是带孙辈的孩子,所以,真的可以洒脱的过老年生活什么都不管只顾自己逍遥快活的并不多。
像蔡澜文中说的“老,必须老的庄严,老的干净,老的清香”,真是值得推敲,首先,老,是指哪个年龄段,如果按过去的标准,50岁就算老人了,在现在医疗条件生活条件都大大提高的情况下,50~60岁或70岁的“老人”,要“老的庄严老的干净老的清香”似乎不难,但那些更老的老人呢,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不那么老的虽然行动自如却失智的呢,要达到这三个标准有多么难!
老的庄严,不是自己想就能够有的,更何况有的老人自己已不会想,那照顾他的人有没有这个觉悟让自己照顾的老人能庄严,还真是要打个问号。老的干净?在拧一条毛巾都无力,洗把脸都累的要死的时候,干净,都是奢侈,更别说虽然可以自己如厕,但是后续工作做不好都是常态的时候,老的干净从何说起,这时候的老人身边有尽心的子女或负责的陪人还好,有的老人要强一切都自己来,你能保证他干净吗,他自己也是力不从心力所不能及甚至感觉不到干净还是不干净。老的清香就更难了,哪怕是文字上精神上的清香都做不到,那些比我们更老的老人,意识模糊,没有了任何追求甚至念想,嗅觉视觉听觉都退化到最低,即使每天洗澡,身体依然散发出一股味道,长期陪在老人身边又嗅觉灵敏还很挑剔的我,对这样的味道实在不能理解,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腐败的临终的味道,消除不去的,这个时候的老人如何老的清香!
再说另一篇,说80后,死都不敢死的年龄,实在是有点夸大其词了。是,独生子女在面临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比较艰辛,因为没有人可以分担,但是,80后的父母,还不是那么老的老人,比如我这个年纪的,这个年纪的老人完全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如果不是生活在农村没有社保医保的,这都不会是很难的事情,当然,不否定有一些确实很不堪,但毕竟80后还年轻力壮,在这个时候说“死都不能死”,实在是言过其实。
正是青壮年,遇到一点困难就说死,又说死都不能死,也太软弱太觉得自己有担当了吧,但是话说回来,你不该有担当吗,一个成年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动不动就说死,有意思吗。
要说到了“死都不能死”的年纪的,还是我们50年代生人,父母还在的,都是85岁+的年龄,他们或健康或在病中,都需要人照顾,经济条件好的固然可以请人照顾,但是作为儿女能不管不顾吗,这个时期的陪伴才是最最重要的,你敢死吗,想都别想。就算照顾儿孙辈的也一样,就比如我家大姐,因为儿孙不能自立,被儿孙的家务缠身,根本没时间照管自己的父母,她更不敢死也不能死,一旦死了,儿子媳妇,孙子孙女谁管,难道都跟着去死吗!
这两篇文的题目,在我看来就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我,正好用我自己的经历借题发挥。蔡澜的文中说:
人类都会老,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但是老得顽固和老得懊恼就不值得活下去。我们有肉体年龄和精神年龄,家父说他50岁之后,生日便开始倒数,所以今年算起来才20岁。
反而,看到生活刻板,不苟言笑,毫无嗜好的年轻人,他们才是真正老了。
老,必须老得庄严。
老,一定要老得干净。
老,要老得清香。
衣服是否名牌已不重要,但天天洗濯烫直。衣着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
皱纹是自傲,但须根应该刮净,做一个美髯公亦可,每天的整理,更花费工夫。
年轻人说:你们老了。
不,不,不,不,我们不会变得更老,我们只会变得更好。
但愿自己能像红酒,越老越醇。一股香浓,诱得年轻人团团乱转。一切看开、放下,人生豁达开朗,那有多好。
文中说的恰是50~70岁的人,说实话,这个年纪如果不用上顾老下顾小,还真就是人生最好的年龄,你若拿这些话对那些85岁+的、生活不能自理、或不大能自理的老人说,我只能说:我呸!最讨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写文的确跟当时心境有关,自己在心情极度郁闷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文章,所以写了这样一篇,实在有“抬杠”之嫌。蔡澜文中的确都是鸡汤,多么美好,可是,如果处在我现在的境况,就不会这样说了,也不是说他说的不对,只是能把文中所指说的明白一些全面一些就更好了,像我,正在经历的这些,我就绝对说不出来老要老的庄严老的干净老的清香,虽然我也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