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荐的这本《空谷幽兰》,网购了来看,推荐人说,这书,看过之后,会想的开,会心胸开阔,我说“鸡汤文”看的多了,到了这年纪,还有啥不晓得的,都能想通,只不过在遇到事的时候会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已,推荐人说:不一样,这本书不一样。我就是带着寻找答案的目的来看这本书的。
一个美国人,比尔·波特,对中国曾经存在的“隐士”大感兴趣,对此,他专门做了探访,在到中国大陆来探访之前他在台湾的寺庙里生活了三年,之后开始着手翻译一些中国古代隐士的著作,再之后他就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到了终南山区,寻找和探访了在那里的寺庙道观以及茅棚里的道士僧人。
《空谷幽兰》其实是作者的一本游记,不过他的“游”是为了寻找“隐士”而游。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地理以及僧道或隐士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要从一个外国人写的书里来了解,也是挺让人惭愧的,同时,当然也非常的佩服作者的历尽艰辛的游历和探访。
随着作者的步履和笔触,甚至能看到古人的足迹,比如李白,读他的诗已经读的不少了,却没有留意他在终南山驻足过。比尔·波特的游记记录了这些,随着他的脚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在山里修行的“苦行僧”的生活。
那么回到本文开头说的我所要寻找的答案,却是不甚了了的。作者关于隐士的寻访反而给我增加了新的疑虑,因为我在看此书之前,还真的是没有想过“隐士”这个事。
那么“隐士”又是怎么回事呢,作者的探寻,结果是并没有找到那种真正与世隔绝的隐士,虽然那些在道观或寺庙里修行的人,也过着一种近乎隐居的生活。从书中看他们隐居的原因和目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无”。
我的疑虑还在于隐居或做隐士有什么意思,“与世无争”只能是一种概念和在尘世中的一种选择而已,并不一定要真正的远离人群去过那种苦行僧的生活,道家认为隐居修行能长生或升天那是另当别论的,我只是觉得如若大家都这样,人类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所以,隐居或做隐士也只能是个别人的个人行为吧。
掩卷之后,我只能说我愚钝,因为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在电视剧中出现过剧中人物看这本书的画面,在其他的文章中也见过有提到它的,人们推崇它是因为它能让人静下心来吗,我真的觉得自己是老了,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也许还需要再看第二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