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没什么零食吃,山上长的各种野果子,只要是能吃的都成了我们的零食,那时吃的野果子有几种,长得像草莓的三月红,跟绿豆差不多大的酸梅仔(学名大概是雀梅),还有一种“小苹果”,长得像苹果,但完全没有苹果的味道,还有点涩涩的,吃多了舌头发麻,个头也小,跟花生米差不多吧。
数量最多,也最能引的我们满山遍野去寻找的野果是山捻子,这个植物,小的时候就是从果子开始认识的,看到它开花了,就在心里盘算着到夏天,放暑假的时候就差不多有的吃了,摘果子摘的多了,自然也就认识它的“树”了,小时候就觉得它是草里面长的最结实的,那些“树枝”都是木质的,上山割草的人把这山捻子树也砍回去,那是好柴火,经烧,而每次看到割草人砍了很多山捻子树走,我都会觉得可惜,觉得到时候会少了好多果子吃。
小时候,山上的山捻子还是很多的,直到工作之后就再没有机会去采摘,也没有再去小时候经常去的山上,山上到底还有没有山捻子树也不知道了。前几年在妈妈家门边的山坡上看到孤零零的开着两朵花,还蛮意外,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所以手边山捻子的照片极少。
后来认识了小米,国庆节到她在龙川的家去玩,她的家人正好上山采山捻子,竟然挑着两大箩筐回来,还给了我一大兜,说让我拿回家泡酒,说山捻子泡酒可以补血,活气血。我们小时候的采摘顶多也就一小兜,何曾见过拿大箩筐装的,还两箩筐,还说村里的人都去摘,我的天啊,真不知他们的山里还藏着多少别的宝贝。
用“山捻子”在百度查找,出来的结果是“桃金娘(桃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
,之前看过一些植物是桃金娘属的,这回这山捻子直接就叫“桃金娘”?有意思。
桃金娘(拉丁学名:Rhodomyrtus
tomentosa),别名:哆尼、岗菍、山菍、多莲、当梨根、稔子树、豆稔、仲尼、乌肚子、桃舅娘、当泥,英文名:myrtle。
.桃金娘科、桃金娘属灌木,高可达2米;叶对生,革质,片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常单生,紫红色,萼管倒卵形,萼裂片近圆形,花瓣倒卵形,雄蕊红色,浆果卵状壶形,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夏日花开,绚丽多彩,灿若红霞,边开花边结果。成熟果可食,也可酿酒,是鸟类的天然食源。用于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是山坡复绿、水土保持的常绿灌木。果可食用,全株供药用,有活血通络,收敛止泻,补虚止血的功效。(百度)
山捻子完全成熟之后,颜色变成深紫色,有甜味,但它也是一肚子籽,说起来没有什么可吃的,那些籽还很垫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