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7期《读者》上吴晓波的一篇文章《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作者说:“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我今天讲这样的话,年轻的你未必会同意,但我经历过的事实正是如此,在这个中年的午后,你能够安心坐在有春光的草坪上喝一杯上好的龙井茶,你有足够的心境和学识读一本稍稍枯燥的书,有朋友愿意花时间陪你聊天,你可以把时间浪费在看戏、登山、旅游等诸多‘无用’的美好事物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成本’的,而它们的投资期无一不是在你的青春阶段。”
其实,古人已经说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只有在青年的时候努力了奋斗了,打下了根基了,才能在中年的时候稍微松弛,即使不松弛,因为有了经验有了底蕴,工作起来也是更加的游刃有余,更加的得心应手,在人事方面也能够更融洽更和谐的共事。
作者还说:“人过了40岁,才突然开始享受寂寞。梁实秋说:‘我们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寂寞是供人喘息几口的新空气,喘几口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最高境界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只要有一刻的寂寞,我便要好好享受。’”我想,这样的感觉也是要进入中年之后才会品味的到吧。
看了这篇文章,又让我多少有些感叹,想当年,我刚刚过了不惑之年,满心欢喜的觉得“中年真好”,可是一转眼,却已是老年了。
吴晓波的这篇文章引用了董桥的一句话,董桥说:“中年是一杯下午茶”,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很有感觉的写了一篇《中年真好》的小文发给深圳晚报,深圳晚报“都市絮语”版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在我的电邮发过去一两天就刊登出来,等了很多天,我以为稿件不被采用了之后的某一天,突然又在晚报新开的一个“下午茶”板块上看到了我的这个小文,原来,晚报新开的这个栏目相中了我的这个标题,正像董桥说的,中年是一杯下午茶,我说中年,就在它的下午茶上见了。
可是,时间,却是过得这么快,说如“白驹过隙”也不为过,“所有的青春都是在为中年做准备”,那中年是不是也在为老年做准备呢,我想也许今后就是在“老年的时光”里怀念青春感慨中年了。
附:2000年7月2日作《中年真好》
不知不觉的,就已经人到中年了,经历了时间风雨的沐浴,接受了世事环境的熏陶,人变的成熟和充实起来,虽然无忧无虑的童年走了,充满幻想的青春去了,但是一个更能发挥能量的时期来了,中年,是尽情领略的季节,是更能承受和担当的季节,是经验成熟的季节,是开始收获的季节,是散发光和热的季节。
中年也是一个享受的季节,我们不再是蹒跚学步总要碰的头破血流的年龄,我们引领着下一代,让他们尽量少跌跟头;我们不再是只有幻想而不会实践的年纪,当初的憧憬已然付诸实施;我们再不会因为孩子幼小的羁绊而烦恼,如今我们可以和孩子促膝谈心共商大事;我们不再是离不开父母庇荫的孩子,我们已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孝敬父母奉养父母;我们再不会一遇到挫折就想撂挑子,而是千方百计的解决难题;我们不再怨天尤人的以为命运不公,我们会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我们知道了开拓的艰辛,因而我们更能感受收获的甜蜜;我们知道了工作着是美丽的,所以我们愿意付出我们的能力;我们不再去逃避责任,我们勇于迎接挑战;我们知道了学无止境,因此更加努力的博采众长完善自己;我们感知了养育之恩,就知道无偿的回报——父母、人民、祖国。……
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如同看着果实的渐渐成熟,我们感知着自己的成长,感知着心灵的觉悟,这也是一种享受啊。
人到中年,少了一些浮躁,多了一份沉稳;少了一些怯懦,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些虚无,多了一份实在。有一句话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我想,正是这不明白才激励人的探索精神,正是这个在不断变化的世界让我们有了经历和经验,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正如充足了电的机车一样,可以在前进的路上快意驰骋,所以我说中年真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