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是不能随便借的

(2010-10-11 21:48:24)
标签:

阅读

书籍

借书

杂谈

分类: 随笔

昨晚看电视,深圳台一个“记忆”节目,说的是读书的主题,采访了一个藏书颇丰的周先生,周先生家60平米的房子堆满了书,很是壮观。周先生拿出一本已经很旧的小人书来说,这书当时很多人传看,所以连封面都坏了,他说很希望能买到一套这样版本的小人书,在看的同时还能怀旧。

节目中还采访了不同的几个人,说到1980、1990年代的读书情况,说在80年代,人们都如饥似渴的找书来看,看的多是文学艺术类的,90年代之后看的是应用方面的书,说80年代看书是为了修养,90年代看书是为了生存。

又说到周先生,当年和自己的太太结下姻缘也是因为书。说两人在同一单位上班,因为借书,一来二去的两人走到了一起。节目主持人说到这里引用了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书是不能随便借的,借来借去就借出事情了。”

这话说的有趣又实在,在以往很多年的日子里(也就是我们年轻的那个年代),年轻人之间用借书还书来传递情意的事情还真不少,也有的借来借去就借出“事情”了。我记得刚到深圳那年就有同事向我借书看,还回来的时候里面有一张练习本上撕下的纸,上面写了一首诗,当时看来看去没看懂,拿着那张纸给回同事说:你漏在书里的,还给你。到现在也不知那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同事还是同事,一直都是。

说到借书还有一些经历,当年在林场当知青的时候,开会学习都是读报纸学毛选,其他的书很难看到,有一次姐姐买了一套小说从湖南寄给我,书名忘了,好像是武夷山风云什么的,被小华借去看,很久很久都没有还,也不好意思开口去要,又过了好久,她想起来了还是还给我了。

工作之后还是喜欢看小说,有一次在红玲新华书店找到一本张欣写的《遍地罂粟》,买了回来,果然很好看,介绍给同事微子看,微子看完之后说你再去买一本吧,我太喜欢了,这本就送我好了,我说玄,因为买的时候想挑一本好一点的,找来找去就这一本。后来又去红玲书店,很幸运的又找到一本。

微子也是喜欢看书的,她看我多年来一直订阅《随笔》,就跟我借了三本,说是先看看,如果喜欢自己也去订,后来,直到如今,这三本书也没有回到我的手里,我还是不好意思开口跟人家要。

看了三毛的第一本书之后,就特别的喜欢,见到一本买一本,跟同事或朋友谈起书来也会推荐三毛的书,还挺慷慨的借给别人看,直到有一天,不知道为什么,不再想跟人家说三毛,也再不舍得将三毛的书借给别人看,没有多久,就传出三毛去世的消息。

在林场的时候,看了一些清宫拾遗、人物传记和古典小说等书,都是邻居王叔叔从已关闭多年的机关图书馆里帮我借来的,当时借一本看一本,还一本的时候再换一本,那时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阅读上了。那些书都是被封存的,一般不外借。所以直到如今我都特别感谢王叔叔,在那个年代,那些精神食粮真是来之不易,也特别珍贵。

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收入,常常逛书店买自己喜欢的书,慢慢的也就不喜欢借书了,只喜欢看自己买的书,偶尔看了一本别人的书,觉得特别好的,还是要自己再去买一本回来,好像成了一种坏习惯。别人都说自己买书会放下不看,而借的书会因为要赶时间还会很快看完,而我却觉得借书就有压力。

其实,阅读本是一件舒适惬意的事情,悠然的读就好了,不必去借,免得借来借去又借出事情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