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
(2009-12-22 12:02:12)
标签:
冬至过节习俗生活休闲 |
分类: 随笔 |
从小生活在广东,每年到了冬至这个节气,就听人说“冬至大过年”,意思是冬至比过年还要重要,然后就看到人们开始兴致勃勃的为过冬至而作准备,即使在生活困难时期,也要加一两个好菜,度过这一个形式上极为重要的节气。为什么“冬至大过年”,却还一直不甚了了,因此上网(百度)查了一查,转帖几条用以解惑: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最受重视,除了节气,历法等自然条件,恐怕还有生活上的因素。据说,在古代,这一天是各种契约的签订和履行之日。古人让渡田地、房产、往往都在八月中秋之日言定,并付出部分价款,到了冬至这一天,双方便正式交割签约。
人类是经济动物,产业的得失,关系个人,家族生活,其意义与祈谷丰登,求老天爷恩赐,含有维持生活、延续生活生命的意思。也许,由于这种观念,故向来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
“冬至”这一天,已有“年”的气氛,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年之中最长的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这叫“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实际上大家已加了一岁。
冬至习俗,最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各家各户均劏鸡、、杀鸭或宰鹅,具备酒肉、果品、糍糕、汤圆,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然后合家吃一顿丰盛的晚宴,以庆团圆,贺丰收。
秋收之后,冬至到来,又要为明年的生计作准备了。台山《农家十二月歌》中唱道:“十一月到,冬至节来;捣米舂糍,又吃团仔。间屋漏水,整过上盖;粪厕亦烂,要去补培。担谷出粜,有钱银使;箩篸簸箕,大盖小盖,筲箕碓磨,埕罂缸瓦,盘煲碗碟,都要买齐。”农民生活,此时外驰内张,从生产生活的安排和经济开支这个角度上说,确是“冬至大过年”了。
冬至还是个传统节日。广州俗谚云:“冬至大过年”,又曰:“肥冬瘦年”。即过冬比过年还要丰盛。在冬至节那天,广东不少地方的人们要蒸糕,做粒粑、汤圆等,并杀鸡杀鸭,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一番。过去广府地区还有“冬至鱼生,夏至狗肉”的习惯,但因食鱼生不够卫生,后改为“打边炉”(火锅),还有开锅狗肉。
古代的人生活条件差,而冬至是最冷的一天,他们认为如果能过得了冬至这天,表示又活过了一年,所以不管怎样都要认真对待,好好吃一顿。渐渐就成了习俗了。
从内地来的人,都会对广东的冬至节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团聚热闹的景象,类似北方的“腊八节”。
我们家祖籍东北,父亲十多岁随部队一路打到南方来,就定居在了广东,我们很多的生活习惯也已经入乡随俗了。但是,生活在部队的大院里,对民俗节日还是很不讲究的,除了春节都是只过国家法定节日的,看地方的同学说过冬(至),说要加菜要杀鸡什么的,回家问妈妈,妈妈说好像老家也没什么讲究,就这样,我们是很少把冬至当节来过的。
看看上面查的那些资料,冬至的确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日子,这个重要也是因为历史上的原因一直沿革下来的,现在过冬节,也就是一种传承了,这样一种传承已经没有了实质的内容,人们就是可以借着这一天乐呵乐呵吧。
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公公早早的就出来了,阳光照进了屋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就用这一天的天气来预测来年春节的天气,有说“好冬好年”的,就是说冬至天晴,春节也是天晴,也有说“烂冬烂年”的,就是说冬至若下雨,春节也会阴雨绵绵,还有的说是“好冬烂年”冬至的天气与来年的春节是相反的。一直就没有定论,各说各的,我也曾想注意一下,但每年都没有记住这个事。
其他的就不说了,作为一个节气,冬至这一天还是很特别的,“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就进入了全年最寒冷的阶段。”所以,我们吃的饱饱的做好御寒的准备是最重要的。在“冬眠”的阶段养好身体,然后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