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

(2007-12-13 08:23:26)
标签:

教育杂谈

分类: 教学论坛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常见类型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李能国   213001

摘  动态生成资源可使师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也可能使课堂教学陷入混乱。熟悉常见动态生成资源的类型,掌握应对策略,才能及时捕捉并独具匠心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动态生成资源  类型  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师生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方案来活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差异、不同意见的碰撞、师生的一个失误或错误等,这些无法预知的事件,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从而使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等发生改变,老师和学生获得非预期的发展。

    动态生成资源稍纵即逝,合理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需要教师具有开放的课程资源理念、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淀等作为基础。熟悉常见的动态生成资源类型与应对策略,才能做到处变而不惊,把握瞬间,生成精彩。

动态生成资源的常见类型

1.1  差异型动态生成资源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树叶一样,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差异的生命体,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兴趣爱好,还体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等心理品质。

    案例1:老师:“今天我们复习第一单元,请大家用15分钟的时间,将本单元知识要点提练出来,整理成一张网络图。前10分钟独自思想,后五分钟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行为表现主要有四种:阅读“单元小结”栏目、快速翻阅第一单元全部内容、逐行阅读第五单元、查看《初中生物学习手册》(自己购买)。

    10分钟过去了,有人开始在整理,绝大数人没有动笔;

    15分钟过去了,只有一半同学整理出一张知识网络图。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他们会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个性需求不同,可能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差异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基础,也是极为常见的动态生成资源。

1.2  错误型动态生成资源

    错误是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错误。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是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错话、做错题都是正常现象,教师也有可能出错,如口误、笔误、演示实验失败等。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经验,它客观地反应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错误更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1]

    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就要敢于暴露师生的错误,因势利导,寻找错误产生的根源和避免再错的策略,这将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探究欲望、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当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时,错误的出现不是节外生枝,而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一道为亮丽的教学风景。

1.3  开放型动态生成资源

    在课堂上,由于问题情境的开放性,当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可能沿着老师的思路走,生成的资源如同锦上添花,但常常也会出现大多数学生不愿意沿着教师的预设走,他们热衷于自己所关心的主题,或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或勇敢地与老师进行辩论,甚至老师示意他们安静或坐下时,也视而不见。

    案例2:老师:“同学们,基因工程实现了人工改变生物的性状,你想用基因工程获得什么样的新品种呢?”

    学生1:“抗病虫害的植物。”

    学生2:“高产的农作物。”

    学生3:“无皮西瓜。”(教室里发出笑声)

    学生4:“会下蛋的公鸡。”(大笑)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神采飞扬,激烈地讨论。

    事件的表面是学生打乱了教师的预设,实质是教师的预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当师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时,如果强迫学生放弃,使教学回归预设的轨道,将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情和创造力,同时表明教学缺少民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如果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大大方方地沿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课堂将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景象。

1.4  突发型动态生成资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突然发生一些事件,如实验仪器毁坏、天气骤变、小动物闯入教室、有人随便插嘴、学生间或师生间冲突等,不但偏离了教学预设,甚至严重打乱了教学秩序。

    案例3:年青的黄老师正在上课,突然一只老鼠从教室前面的储藏柜跳到电视机上,又沿着电线爬进天花板上的一个小洞。同学们目睹了这一幕,情不自禁地发生惊讶的叫声。黄教师站在离电视机不远的地方,这一“不速之客”让她吓坏了,同学们在惊呼之后叽叽喳喳讨论个没完,黄教师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在一片混乱之中下课了。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我们无法回避,如果处理不当,不但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可能伤害学生的感情、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换个视角,认为这是教学生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经历,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坦然处之,一定能化险为夷而绝处逢生。

   动态生成资源的应对策略

    动态生成资源有的有利于预设目标的实现,有的与预设背道而驰,如果视而不见、敷衍搪塞甚至横加指责,不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使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泯灭学生创造灵感。

2.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情感、习惯参与课堂教学,他们发表的观点、提出的问题、产生的错误,无论是以语言的还是以行为、情绪等方式的表达,无论是教师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有海纳百川的情怀,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和包容学生的观点,理解学生的情感,从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同学上课随便插嘴,甚至反驳教师的观点,这种事件的负面影响不容置疑,如果教师不能容忍这种冒失行为而大发脾气,将使师生关系恶化、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此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这是学生认真听课的结果,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个性表现突出,不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甚至可以弥补教师讲课的疏漏。有了宽容的心,我们就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他们,用肯定的语言激励他们,既消除事件的负面影响,又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成为课堂教学的神来之笔。

2.2  把握原则,即时筛选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计划的落实”[2]。如果片面强调动态生成资源,对各种问题、错误、偶发事件都进行课堂研究、拓展,我们的教学目标将无法达成。

    当课堂生成偏离预设的轨道时,瞬间决定的取舍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也是面对新情境的一次冒险。为降低选择的风险,对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筛选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优先原则和适应性原则[3]。优先原则是指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优先运用,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优先运用;适应性原则是指利用的动态生成资源既考虑到适应全体学生,也必须适应特殊学生群体,适合教师自身特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案例2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开放性的,答案无所谓对与错,学生1和2和答案符合教师预期,学生3和4和答案是意外的,却激起了所有同学的兴趣。“会生蛋的公鸡”灵感可能来自于07年春节联欢晚会赵本山的小品,但是娱乐的主题不适宜于课堂教学,从生物学的角度,鸟类的性逆转现象是存在的,不需要基因工程技术;“无皮西瓜”的念头出于人类的自私、贪婪和懒惰,同时违背了自然规律,不知道西瓜皮的防御功能。如果教师对后两个答案置之不理,直接回到原有的教学设计轨道上,将失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一次机遇;如果教师能顺水推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利用学生的激情,展开讨论,最后形成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生物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生命伦理的共识,这样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领域都得到非预期的发展。

2.3  随机应变,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让教师的价值得以发挥,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师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创造者。新课程理念下,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特征之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预设进行取舍,随机应变,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如同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案例3中,一只老鼠在众目睽睽之下,窜上屋顶,这在城市的学校里,的确是难得遇见的突发事件,一位青年女教师受到惊吓是可以理解的。此时全班同学对老鼠的关注,早已超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黄老师如果继续讲授新课,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如果她能随机应变,讨论一下老鼠从哪里来?老鼠在教室里如何生活?这只老鼠也许是偶然闯入教室,也许在教室里生活了很久,它的食物来源是同学们吃剩的零食,说明我们需要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让学生自学生态系统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并从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出发,探讨如何降低校园内老鼠的种群密度,并向学校提出灭鼠方案等等,这将是一堂令人终身难忘的好课。

2.4  坦诚相待,深入反思

    课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在民主和谐的主旋律下,也可能出现教师被学生的问题难倒、师生行为取向不同的局面。

    案例1中,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策略进行学习,有一半人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许是老师的要求太高,也许是规定的时间太短,还可能许多同学在心中默默构思,如果老师简单地批评不动手画图的同学为懒惰,将伤害了多少同学的心灵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通过各种媒体接受了大量信息,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思考不够,下课后再进行研究,或查阅资料,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教师不懂装懂,将引起学生的不满,失去学生的信任。

    有时教师十分投入,可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甚至师生之间出现对立情绪,不能将责任全部推向学生,教师应进行深入反思,我们是否因材施教?我们的课堂是否有吸引力?我们的评价是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当教师讲的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优秀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再重复听,主动探求其他知识,我们不能批评他;当基础差的同学感到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干脆不听,我们不能抛弃他,要尽量降低难度,创设情境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当我们的课枯燥乏味,如同催眠曲时,当我们的评价对学生有失公平公正时,学生的昏昏欲睡、窃窃私语、甚至怒发冲冠,正是提醒我们要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备课,在提高课堂效率和吸引力上花真功夫。

    课堂动态生成资源是新旧知识之间碰撞与融合,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迁移,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的提升,是教学民主的体现和学生个性的张扬,也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与共鸣。及时捕捉并独具匠心地利用动态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森,吴刚平.2004.《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3

[2]赵小雅.《课堂: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共精彩》.《中国教育报》.2006-5-17

[3]朱慕菊.2002.《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故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