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规则这个东西

(2011-02-27 18:20:38)
标签:

生活感悟

杏月随笔

规则

潜规则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一)

 春节里跟朋友聊天,一个朋友说,这个社会,你不懂得规则可以,但是你不懂得潜规则不行。一个朋友说,这个社会除了潜规则,还有规则吗?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可是,我没有想到,规则这个东西会如此让人重视又如此让人蔑视。

 以前我常常不明白,一个人出了学校的大门,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为什么迟迟不能适应社会,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现在我想明白了,因为社会的规则和他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不能对接的,甚至于是错位的。学校里教给他的都是规则,可是,社会上常常拿潜规则来检验他,所以他不适应,他纠结,他出离愤怒,不愿意向现实妥协。所以,我们看刚毕业的学生,一方面羡慕他们向阳花木一般的蓬蓬勃勃,一方面鄙夷他们的青涩愚钝。我们的教育长时间说谎话,而且,教育人说谎话。要命的是,我们要孩子们相信,我们的谎话真实无比。

 当然最近几年可能不是这样了,学校里的孩子也许比我们知道得还多。他们的老师一方面在讲台上给他们讲规则,一方面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给他们诠释潜规则。不独大学,中学、小学也是这样。我一问孩子班主任的电话,他就露出不屑的神情——哦,我如果再说教育上的事情就显得我不地道了,因为好多家长眼巴巴地希望老师潜规则呀。

 潜规则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遍地都是。学校里有,医院里有,车站里有,机关里有,企业里有,军队里有,就连你吃顿饭,酒桌上也有潜规则。潜规则之多,常常让我们搞不清哪些是规则,哪些是潜规则。当一个人骂你“不懂规矩”时,可能正是愤恨你不懂潜规则。以前潜规则不大有人会教给你,全要靠你去尝试、碰壁,无数次灰头土脸后,你如果明白了,那还算可造之材。当然,你如果明白一次,就会一通百通,自此以后屡试不爽,一路绿灯。如果你屡屡碰壁还摸不着头脑,那没有办法,你可能适合做陈景润——不过,据说学术界现在潜规则也多得很。可怕的是,现在有些人直接把潜规则变成明规则了,微博上有人讲到一件事,说律师去给法官送卡,法官拉开抽屉,说,卡都多得没法处理了,你还是直接拿现金吧。我相信这样的事情是真实的。当这个世界变得只要拿钱就可以摆平一切时,你说可怕不可怕。

 我们国家是个人情社会。我越来越不明白人情社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好处是只要你掌握了人情社会温情脉脉面纱后面的处事规则,你就会无往而不胜。不好处是,你会发现,只要讲人情,真正的规则就会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你的人情相对来说比较稀薄,你期望靠规则来解决问题时,你发现你处在一片荒漠中,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援以为助。

 近几个月网上热议的一些事情,一开始都是舆论大火熊熊燃烧,不过很快就会烟消云散。有人预言网络会极大地提高舆论监督的力量,我对此不抱乐观的态度。因为我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悬念,不需要讲究证据,不必要对照法条,也不会有令人信服的真相——是呀,眼见都未必为真,你要的哪门子真相?

 有一天我给一位朋友转发了一条短信:牛说:这么多人喝我们的乳汁,却没有人叫我们一声“妈”。乌贼鱼说:娘的,满肚子墨水居然也成了贼!老鼠说:成天为了点儿吃喝担惊受怕的,能不老吗?苍蝇说:我和蜜蜂的最大差别在于口味不同。鱼说:打死我也不去什么网吧!恐龙说:不好意思,死得太早了,让你们伤脑筋了!朋友马上惊恐地打电话过来:你也抑郁啦?说点真话就要被当做抑郁症,我只有笑而无语了。

 一个一个的个体组合成社会,规则就是大家联系的纽带,就是维持社会不乱的秩序。整顿吏治,完善法律,宣扬道德,都不外乎是政府强化规则的手段。我们这些小百姓该怎么办?我想,规则与潜规则的明暗博弈不是现阶段的问题,是一个长久的社会问题。就像天气,即便是你站立的土地上干旱一个冬季,你也要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雪花。现阶段最现实的态度,我觉得我们应该像我的一个朋友所说的那样,一方面努力适应潜规则,一方面要努力、奋斗、真诚、善良、正直,并且,要保持内心的平衡,相信,做一个阳光、纯朴的人,就像是为社会保留一点稀缺的纯净空气和纯净的水,就是不辜负历史、文化千百年来在我辈身上的冲刷和积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生命这个东西
后一篇:幸福这个东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