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选好着力点,厚积而薄发

(2010-12-19 10:04:20)
标签:

感悟

随笔

文化

分类: 有感而发(一)

         ——谈王兆福社长创作知识儿歌

 去年夏天,王兆福社长送我两本书,《动植物智趣儿歌》动物篇和植物篇。两本书收录了王社长近年来创作的300多首知识儿歌。今年冬天,又传来喜讯,王社长的这套书获得了“赵树理文学奖”(儿童文学奖)。

 王社长的儿歌我大都是读过的,有的是从我们报纸上,有的是从同行的报刊上。我以前只想王社长是把写作儿歌当作一种业余爱好,没有想到能出书,能获奖,俨俨然一副专业作家(虽然没有加入作协)的样子。于是,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慨。

 王社长选择写知识儿歌,应该说选对了路子。一个人一辈子泡在儿童报刊这个行当里,总应该对儿童文学有所熟悉和有所作为吧?儿歌短小,相对而言比较好学习。知识儿歌孩子们比较喜欢,有知识点的支撑,儿歌的内容相对就较吸引孩子注意。而且,全国有几百家少儿报刊,知识儿歌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品种,可全国创作者寥寥无几。创作知识儿歌,很容易受到注目和重视。所以说,从这个着力点的选择上,就看出王社长对自己以及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正确的可以说是智慧的认识。

 前几年,王社长问我有没有诗歌押韵方面的工具书,我就把我的一本《现代诗韵》送给了他。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被他用来写诗,却是用来写顺口溜了。他喜欢写顺口溜,我们都明白,每逢有重大活动或者聚会,他都会借机发表自己现场创作的顺口溜助兴。有一年我们编辑部去广东考察,一路上四个人合作把沿途的见闻编成顺口溜通过手机短信发给他。王社长受到“挑战”,也以顺口溜回复。那几日,我们天天苦思冥想编顺口溜,王社长一个人力战四个人,到显得是乐此不疲。后来,王社长要公布我们之间的这段“通信”内容,我没有同意。我觉得,那里面玩笑的话比较多,不适合广而告之。现在想想,王社长的儿歌,是以他之前写了很多的顺口溜为基础的,至今有的儿歌还有顺口溜的痕迹。不过,王社长能从顺口溜编写走向儿歌创作,可以算是一个童媒人的一种文化自觉吧。出书获奖,也算有了“正果”。

 撇开王社长知识儿歌的成就或者说艺术性不谈,就是这几百首儿歌一下子放在面前,对我们也是一种震撼。想想呀,一个整天被繁重的编辑工作压着的社长,每天要看大量的样张,终审大量的稿件,手下还有那么多思想和业务都不是那么成熟的编辑要带,他写儿歌的时间哪里来?显而易见,是“挤”出来的。像蚕食桑蚁上树鸟衔窝一样,一口一口,一点一点,一天一天,终于聚沙成塔,积土成山,有了让人吃惊的成果来。

 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勤奋的人,可是至今在自己喜欢的文学上还是了无建树,我想不能有别的借口,唯一的理由是自己坚持得不够,努力得不够,经营得不够。我们报社有许多年轻的同事,我希望我们都能向王社长学习,找好着力点,厚积而薄发,终究有所作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