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三八节,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祝所有的妈妈节日快乐!
此文发表在《新晋商》2010年02/03月总第57-58期。
口述/张梅霞 整理/本刊记者 阎文水
图/摄影记者魏停

图为《新晋商》2010年02/03月号总第57-58期“我和我的母亲”专题的封面图片。
有研究说父亲的性格决定了孩子的勇气和权力欲望,而母亲则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女儿走上事业道路后,母亲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在比男性更难走的事业之路上,女性精英如何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天空?工作与生活、家庭与个人,母亲的性格如何影响着女儿?当女儿也身为人母,女儿对母亲最大的心愿又是什么?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专题,让所有忙于奔波的儿女们有一个机会对母亲说声:您辛苦了。希望这是一份给所有读者带来温暖和感动的礼物,一份送给所有母亲、所有女性的礼物。
张梅霞:妈妈把心操碎了
口述/张梅霞
有次妈妈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心都操碎了,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们把我的心拿出来看,一定是碎成了一瓣儿一瓣儿的。
妈妈教会我要强
妈妈姐妹六个,没有兄弟;生下我们几个全是女儿,我是老小;后来二姐招了亲,生下的也都是姑娘。家里没有一个男的,在农村里就会感到很有压力。妈妈觉得低人一等,总想把日子过得好一些。
大姐嫁了,三姐出车祸没了,二姐不想上学了,要回家干活儿。二姐退学时才14岁,就在生产队和大人一样干活挣工分。我上二年级时二姐结婚了,我管姐夫叫哥。一家十几亩地,二姐和哥整天忙活在地里。妈妈教我要知道干活,替哥哥姐姐省点力。我放学后就去地里干活,上了初三也没歇着。作业要么在学校做,要么晚上再做。我常常把书偷偷带到地里,干活歇下来时悄悄看。有次突然落下一阵急雨,跑到家里我才想起把书忘了,赶紧去了地里。还好,它在一片南瓜叶子底下盖着,没有淋湿。记得有次我说要期中考试了,妈妈说考试算个啥,学习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麦子熟了就要拿上镰刀去收割。平时功夫下到了,庄稼自然就长好了。
妈妈说话精炼、风趣,很多事情一句话就能总结出个道理来。有时我要求妈妈“你再说一遍”,妈妈就说“有啥嘛”。
我在镇上读初中时,有次我和一位要好的朋友换了衣服穿。她那件是黄格子外衣,非常漂亮,我穿了很高兴。回到家里妈妈一看特别生气,让我脱下,然后洗干净了让我还回去。妈妈告诉我不准拿别人东西,不要贪图虚荣,人和人之间要有距离。
有段时间工作队在我家住,他们喜欢吃妈妈做的饭。饭桌上有了客人,妈妈教育我们要懂礼貌,客人不动筷子自己不能动,吃饭时吃一口菜要放下筷子,隔一会儿再夹,不要接连不停。这个习惯后来很难改了,现在还是如此。
1988年,小学生拼音报社等四家媒体联合在运城市搞了一次儿童文学征文。在运城中师同校一位表妹的鼓动下,星期天回家后我就在爸爸的小卖部里写了一篇。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观察世界,表现当时农民价值观受到冲击后的复杂心理,不想最后得了第一名。接到通知时,村里一家盖房子,我正在工地上干活儿。妈妈也很激动,她以我为骄傲,但她不表露,而是埋在心里。我把200元奖金给了二姐,让给家里买肥料。二姐却用这钱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等我毕业了当老师后用。
自行车后来卖了,我又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我做家教、写稿子,省吃俭用。从小学到大学,除了大一是学习委员外,我一直都是班长。
1993年大学毕业,小学生拼音报社招聘,笔试和面试我都是第一名。那时社会风气已经不好了,找工作要托关系。但我没有费什么事儿,直接应聘到了报社,非常简单。从编辑到编辑部主任到主编,我用11年时间做到了总编辑。在别人眼里,我工作能力强,个性也强。那时产假是三个月,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就每个月多编点稿子,到了休产假时,我的稿子已经从8月编到了11月。孩子两岁之前身体不好,我经常加班加点,回到家里,孩子往往已经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妈妈看我那么辛苦,说你那么忙,单位咋不再选一次,把你选下来。这是妈妈心疼我,发发牢骚。更多时候和我谈天,妈妈总是鼓励我干好工作,不要让别人说,要多问领导、同事;遇到事情也不要害怕,要是纵容那些坏风气,工作就干不成了。
http://www.pinyinbao.com/UserFiles/Image/20100303/20100303_1091087144.jpg
哭是一种深沉的爱
妈妈有刚强的一面,但她是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
在我五六岁时,家里发生了不幸。一个星期天,我和三姐去地里打猪草回来,三姐还想再去割些,我不想去了,就一个人在家里玩。妈妈正在织布。过了不久,有人冲进院子,说你家毛毛被拖拉机轧了。妈妈被人送到县医院后,姐姐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后来妈妈说,那天她右眼跳个不停,线头总是数错,没想果然就有事了。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夜里我常常被妈妈低低的压抑的哭泣惊醒。我只有默默流泪,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妈妈身体从那时起就不好了,经常失眠,神经衰弱,肠胃不好。
三姐乖巧,学习也好,总能得到大人表扬。加之妈妈开玩笑说,我是从涑水河里漂下来的一只筐子里捡来的。所以那之前我甚至有些嫉妒三姐,心里赌气想为什么出事的是三姐而不是我。直到一件事情发生,才改变了我的念头。一个冬天的早晨,妈妈看到窗户纸发白,以为天亮了,叫我起来上学。月亮还挂在半空,我去叫一位同学。同学家里有表,她妈妈说才三点多,就让我在她家里再睡一会儿。我睡着了,妈妈却睡不着了。她知道时间不对后,叫起了爸爸和二姐到处找我。妈妈找到学校,吆喝我的名字。有位老师被吵醒了,说你叫什么叫。妈妈说,我的孩子都丢了,我能不急?天亮后我到了学校,老师说你赶紧回吧,你家里人找你。回到家里,我看见妈妈正坐在门墩上哭。她心疼地说,我还以为狼把你吃了。从那以后,我觉得妈妈对我也是亲的。
我在中师上学时还“丢”过一次。我应该从村里坐车到县城,换车再到运城。谁知车上打瞌睡了,到了县城没有下车,一下子坐到县里一个偏远的镇上。那年十五六岁,又是一个人,看着天黑了,我差点儿吓哭。一路打听到镇上中学,看门人知道情况后,让我和他的女儿一起睡下,第二天送我上了到运城的客车。到了中师,我写信告诉爸爸。妈妈知道后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就让爸爸带着她来学校看我。见我好好的,她放心了,什么也没说,摸摸我的被子褥子,看潮不潮。等我打饭回来,她和爸爸已经走了。妈妈有很严重的晕车的毛病,不知她在车上折腾几个小时有没有难受。
我和家里发生的一次冲突,是和爱人早恋后家里人不同意。我从运城回到家里,妈妈一个晚上克制不问,第二天早上,她抑制不住,突然哭了。妈妈说,人家家里那么远,以后你回一趟娘家多不方便。再说咱们家户大了,你要是上了大学不愿意了,别人怎么说?后来,爸爸写信给我,说我如果不答应他们把对象吹掉,就和我断绝父女关系。那时我在运城中师就要毕业了,已经被山西师大录取。放暑假了,天老是下雨。我整天呆在家里,铺个凉席躺着,也不说话,也不出去。妈妈和爸爸说,要不就定下来吧。后来,妈妈就让爸爸带上我到运城去,找以前工作队的领导,帮我爱人把工作关系留在了运城。
1998年那年,我的膝盖出了毛病。医生说,可能好不了了,这种病大都是要留下后遗症的。躺在病床上,我看到妈妈扭过头去,她控制着不让眼泪当着我的面流出来。现在的母亲喜欢对孩子说,妈妈多么爱你,可是妈妈那一代人都不会说。
爱在细枝末节
妈妈常年和二姐她们一起生活,现在也都住在运城。她的胃病调理过来了,也吃胖了。我住得不远,下了班就会过去歇一会儿,聊聊天。有次她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心都操碎了,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们把我的心拿出来看,一定是碎成了一瓣儿一瓣儿的。
我们家属于村里一个大家族,爷爷弟兄十来个,爸爸是长房,我叫几爷爷、几奶奶的特别多。妈妈非常尊敬老人们,有了好吃的总要分头给他们送些过去。妈妈也是一个热心人,前几年住在村里时,谁家棉花要摘、玉米要剥,她总会去帮忙,干完活后就回家做饭,从不在人家家里吃。她帮了东家帮西家,谁家没帮都觉得心里过意不去。等农忙过去,她就累得要输液了。
三叔是镇上联校校长,初二时我想转到镇上上学。妈妈觉得我年龄小不方便,就不同意。我没听她的话,一个人就去了,妈妈知道后让人捎来书包。交学费时,我吃了一惊,村里只要几块钱,这里就要三十多块。下着大雨,我一路跑回家里。妈妈为我打来热水,放到我面前。我一边洗脚,一边流眼泪。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说我不想上了。问明情况后,妈妈没发牢骚,和爸爸商量后,她从别处借上钱让我交学费。
那时妈妈多么辛苦啊,她要照看二姐的几个孩子,还要做饭、喂牲口。为了供我上学,爸爸要料理小卖部。我有了孩子后,妈妈又来帮我照看。到孩子两岁,爸爸患了脑溢血,妈妈又回到了村里,在乡下照顾爸爸,一直照顾了十年,直到爸爸去世。
我们村叫香落村,是临猗县香山岭下的一个村落。我们一有事情,就会把孩子送回去,妈妈既要照顾我爸,又照顾我的孩子。由于我一直上学,好多针线活儿不会做,妈妈就和我的两个姐姐,给我的孩子做了一身一身的小衣服。每次前来,妈妈总是带来一大堆东西,面啦、油啦、白菜啦、大葱啦,甚至调料、筷子、抹布、笤帚,什么都有。回去之前,她还要把下顿饭的面和好擀好,把菜切好。妈妈能把简单平常的东西做得有滋有味。我们都喜欢吃妈妈做的东西,包括我以前的好多同学和老师。
妈妈是个爱整洁、有条理的人,家里什么时候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有时妈妈嫌我衣服洗得不干净,会重新洗一遍。后来我们抱怨妈妈:你为什么多病,就是太爱干净了。每次到我家来,妈妈开始一两天总得大忙一阵,打扫、洗衣服,直到家里井井条条。看着外孙在床上翻筋斗,妈妈笑笑对他说,我的孩子小时候可不是这样。
妈妈的勤劳,还表现在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决不过夜。我们家族大,亲戚也多。每年亲戚来了,总是一大堆人。他们走后,我们累得不想动了,妈妈总是让我们和她一起收拾桌碗瓢盆,打扫地上,直到整整齐齐、利利落落。这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上班比别人早到一会儿,把当天的工作计划列个表,每完成一件,就在上面打个勾。当天的主要事情没有完成,我就会熬夜处理,不然睡不着觉。
妈妈的回忆
口述/王秀珍
——她从8岁上学,一直上到24岁。她想念书,就让她念吧。我一般也不问她学习,忙得顾不上。她不多在家,回到家里,我做饭,她照看她姐的孩子,或者去地里干活。我们巷子里,只有她一个念出来了。
——有一次她丢了,我找了一路,喊了一路。我们全家都起来了,还叫起了村里的工作队。一个四五千人的大村子,找了个遍。
——记得有一年地震,人家都往外跑,她却回到屋里。原来她二姐给她纳了一双鞋垫,她特别喜欢,又回去拿去了。别人开玩笑说,你干脆抱着你的鞋垫钻到桌子底下,不用跑出来了。
——她中师快毕业那年回来,烫了头发,我说你不怕你爸把你打出门?我不爱见虚套。
——她刚结婚那几年,什么也没有。人家家里困难,也不能问人家要。我从家里给她拿面拿菜。她哥不错,什么也不说。她哥她姐对她不错,人家没嫌过她上学花钱。
——老大早早结婚就走了,我在老二身上操心多,给她我就是看了看孩子。
记者手记
为了拍照,我们让张梅霞妈妈摆了不少pose,坐在沙发上的、站在电视墙前的。突然看到一个小木板凳,让老人坐上去。坐下去,摄影记者兴奋起来,连说这才是最好的姿势。是啊,在乡下,哪个老人的最好形象不是坐在门口、房檐下的小板凳上的?
老人有点感冒,但还是配合我们,在公路上、旁边的田地里拍了一些照片。还好,天气暖和,夕阳未坠。
这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惟其平凡,所以伟大。
http://www.pinyinbao.com/UserFiles/Image/20100303/20100303_1058031693.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