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工作是一种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通过编辑之手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署的是作者的名字,但是,表现出来的,却是编辑的业务素质、职业素养及敬业精神,进一步来说,表现出的,是报刊社的管理、文化、队伍、实力等方面的状况。所以说,编辑工作看起来是勾勾划划,然而兹事体大,不可轻视。
做编辑的人要有起码的语文功底,或者说文学功底,十年如一日地把一杆杆的笔磨秃了,把一瓶瓶的墨水喝过了,把一本本的书嚼烂了,一看就是骨子里往外冒书卷气,或者一听就知道是锦心绣口,这样的人才能够当编辑。而不是说有了张中文系的文凭,在学校里一直拿一等奖学金,就可以到报刊社当编辑。
光是语言功底过硬还不行,做编辑的还要有一颗追求完美的心,精益求精,力求版面上没有一点瑕疵。从标题、文字、署名格式到标点的全角、半角等等,都不能有一点点马虎。优秀的编辑的活儿,一定是干净、清爽、规整、漂亮,让人赏心悦目。而有错漏或者格式杂乱的版面,就好比大米饭里掺杂进了石子儿,让人那个硌牙呀。
做编辑其实最忌讳“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说法,凡刊出之内容必须严谨恰当。不到严丝合缝之境界必夜不成寐,饮食无味。最要紧的是要“好面子”,争取要做到不让别人说一个“不”字。而且还要有一颗虚心,出错有“罪己”之念方能不出错或者少出错。
你看那民间的手艺人,不管是木匠、砖瓦匠,还是油漆匠、裁缝,都是有等次的。好的手艺人做出的活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那就是一种荣誉和骄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戏剧里的角儿。那红角儿总是有一两手绝活儿,或者是水袖功,或者是髯口功,或者是帽翅功,或者是翎子功,那满堂的彩儿,就是最好的赞扬。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许多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日不间断刻苦训练得来的。这些红角儿大多还是德艺双馨的,在人们心目中完美无瑕。我想,做编辑如能做到如此程度,可能就是最好的编辑了。
不要说做编辑不易,做什么要做好都不易,都要学无止境,不断锤炼。想想作者,倾其心力写好一篇文章,如果被编辑草草处理掉,那种你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悲凉,多么痛苦;想想读者,花了时间和金钱,看到的如果是满目“疮痍”,多么失望和愤怒。所以,做编辑做编辑,除了好好做,努力做,没有别的出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