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生

(2007-10-06 08:48:25)
标签:

文学/原创

人物笔记

杏月散文

乡村见闻

分类: 斯人难忘(一)
    (不要问他是谁,他不完全是他,很多很多的人跟他一样,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昨晚,他住在儿子家。正是棉花丰收的季节,儿子做棉花的生意,整日整夜地不回家。儿媳在县城的化肥厂打工,昨晚刚好是夜班。

    一个平静的、普通的秋夜过去了。

    今天早上,日头已经升到老高老高了,他还没有起来。老婆去拍打儿子家的大门,大声地叫他的名字。可是,拍打叫唤了老半天,也不见他回应。老婆感到莫名的心慌,疼痛的双腿更加无力,几乎要坐在地上。她招呼来左邻右舍,很快,有个小伙子搭起梯子,翻过院墙,紧接着,就听见惊呼:“叔,叔,你怎么啦?”

    儿子家的大门打开了,老婆挣扎着走到他睡的门房的床前。有人用手去试他的鼻息,而在此之前,所有的人其实全都变了脸色。老婆瘫坐在了地上,放长声哭将起来。

    他就这样走了。在一个平静的、普通的秋夜。在一个也许没有醒来的梦里。当然这是一个好意的猜想。也许,昨晚,他也有过剧烈的疼痛或者垂死的挣扎,有过对死亡的恐惧,但是,那时旁无一人,他无力呼救,所以,没有人知道这一切。

    没有,棺材,寿衣,什么也没有。有人用一方蓝手帕盖了他的脸,让他就那样睡着,然后,在长者的吩咐下,有人很快骑了摩托,开了蹦蹦,去置办送他上路的一切。

    昨晚下过一场雨,地里潮湿得干不成农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家里。很快,他儿子的院里,就围满了人。人们小声然而分明地叨叨着。有人说,怎么是他走了呢?我还以为是他爸。有人说,好人啊,就这么走了!有人说,苦了一辈子呀。有个大妈用袖子试着眼泪说,前两天,队里评好媳妇,我还提意见,说,为什么不评好儿子呢?她说着他的名字,他是多好的一个儿子呀。可是别人都说,就是呀,以前从来没有评过好儿子,今年就这样吧,明年,明年我们大家为他争取一个好儿子的指标。

    可是,他没有等到明年。现在说来,他也不能算好儿子了。他的八十多岁的老父还在他的家里,还需要他的伺候,可是他眼睛一闭,就那样没心没肺地走了。他的岳母被人接来了,老人家被人搀着,在他的头前哭骂着,你就这样狠心呀,你丢下这老老小小的,都怎么过呀?平时,他是最能说的,能把哭的人说得破涕为笑。可是这会儿,他就那样一言不发地躺着,什么也不说了。

    他的老父得一种奇怪的病,吃喝倒是没有问题,可是大小便失禁,而且腿脚还利落,能够走来走去。所以,他家门前的晾衣绳上,见天搭满了被褥和洗过的裤子。老人家嘴上还不能受屈,想吃什么,马上就要吃。想吃面鱼,他立时就用一个勺子搅了面,单独给老人家做一碗。想吃羊肉泡馍,他抬腿骑了车子就去镇上割一小块羊肉。有次想吃绿豆糕,没有找到卖的,他又不会做,就笑呵呵地陪坐着,听老人家数落。前天,他去吃席,给老人家带回来两个鸡腿,老人家很快全都吃完了。看到老人吃得那个香啊,他忍不住像笑一个孩子一样笑起来。可是,没等他笑完,他就看见,黄汤夹着疙瘩块叽的,顺着老人的两条裤腿汹涌而下,只灌到两只鞋里。

    他是独苗,无兄无弟,无姊无妹,只能靠他一个人。老婆呢,让老婆来伺候公公,毕竟不方便。而且,他害怕老人受屈。这样的日子有三四年了吧?其实,远远不止。十多年前,他的奶奶就是他伺候到终老的。老太太头脑糊涂了,就知道成天叫着他的名字,哭哭笑笑的。其实,也只能叫他了,还能叫谁呢?老太太也只养了他父亲一个独苗。老太太一叫,他心就揪成了一团,叫他干什么他都没的说了。他三岁没了妈,老太太一手把他带大。心肝宝贝的,老太太把他宠着护着,不让他受一点委屈。他在外挂一个泪花回来,老太太也要站在大门外叫骂半晌。这样的架势,哪个女人还敢走进他的家门,给他当后妈呢?尽管那时他的父亲还年轻,人也精神,还有些手艺。两代人就这样把他拉扯大,娶妻生子,顶门立户。他不伺候他们,他们就只有受罪的份了。他心里不落忍。

    再之前,他还伺候过他的老婆。老婆娘家兄弟姊妹多,怕了,嫁给他,图他是独子,没有人打架吵骂,没有人分光景。可是嫁过来才发现,独子的不好处也太多了。有了重活苦活急活,没有人帮着出力;家里有了事情,没有人可以商量;独枝单叶的,还时常要受那些弟兄多的人家的欺负。于是,老婆一连生了三个。两个儿子,一个女子。孩子多了,就要有孩子多的打算。老婆心强,撺掇他包了三十多亩地,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地泡在地里,再苦再累,也舍不得雇人帮工。就这样,老婆的腿,得了严重的风湿。厉害的时候,蜷缩成一团,不能下地。他背着她,求医告庙的,这样那样的偏方都用过了。每天晚上,他熬一大锅的汤药,给她洗腿洗脚,还要说着笑话,开解她的愁苦。两个不能劳动的老人,三个上学的孩子,一个病婆,他脸上的褶子,一下子多了很多。但是他生性达观幽默,人们还是总看见他在笑。

    还有他的几个孩子,都是他眼里的好孩子,可是都没有让他省心。老大上小学的时候,跟别人的孩子玩,一不小心,同桌的铅笔扎进了眼珠子。这下可不得了,他就怕儿子的灯再拨不亮。那时候,小孩子不懂事闯的祸,他也没有跟人家打官司,从此跟医院结了亲,住了好长时间医院。儿子出了院,头脸肿胀得斗一样大,还要吃各种很贵很贵的药。眼睛是保住了,可是视力弱得厉害,长大后说媳妇就成了问题。好在他们家名声不错,儿子也忠厚可靠,一个粗粗壮壮的媳妇还是娶进了门。媳妇进了门,紧接着添了两个孙子。一大家子挤在一个院里,总不是长久之计。那时候老爷子身体还好,每天推个车子,前面坐个小的,后面坐个大的,看着自己的重孙。他和老婆在地里死命苦刨。儿子和媳妇到镇上去打饼子,一天卖个一两袋面的,虽然不风吹日晒,也算吃了苦。就这样,没有几年,给老大盖了一个院子,五间正房,三间门房,两间灶房。

    女子是老二,知根知底的,嫁给了住一条巷子的另一户人家。年轻人图自由,过门就跟老人分开过了。女婿在外打工,不常回来。隔天的,女子来了,说,爸,棉花地草太多了,要耘一下。他笑呵呵地,就进了女子的棉花地。女子又来了,说,爸,今晚上我浇地,一个人害怕。他顾不上吃饭,扛着锨拿块馍就走。女子要起房了,他一连二三十天守在工地上。别人笑他,你这女子是嫁了还是招了?他呵呵一笑,有这么招的吗?还不得一面好房?

    老三一直上到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也不愿意回村里再重复父母的生活。那几年兴“买名额”,他花了两万多块钱,让儿子上了个专科。专科毕业了,赶上不分配。他想起以前在村里下乡时跟他要好的一个朋友,现在在市里当个小领导。他每天就背个馍布袋,在人家办公室楼外等,终于等到了机会,把儿子的工作问题解决了。上了班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找对象。现在的姑娘图实惠,再好的小伙子,没有房子也不行。不在城里买套单元楼,人家不进门。儿子倒是心疼父母,说,这样的媳妇,还不如不要。可是,他们怎么忍心,让儿子跟别人不一样呢?就这样,到老三二十八那年,他们终于为他买了房,娶了亲。

    现在,他静静地躺在老大的堂屋之中,满屋的哭喊和满院的嘈杂都听不见了。他真正地休息下了。他生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重要,从来没有让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操心。村里的医生说,昨天,他去医疗所找医生,说肚子疼得厉害,不厉害还不来找你呢。他说。他让医生给他挂瓶液,不要让老婆和老人家知道。他说,管他哪里出毛病了,输输液总会轻的。他还笑着对医生说,没事,我们家人都长寿,你看我奶奶,你看我爸,我也会像他们一样的,不会肚子疼就要了命。

    人们唏嘘,一个多好的人呀,就这样走了。吃了一辈子的苦,没有享一天的福啊!三天后,他就会被埋进他劳作了一生的土地里,最后也化作一块泥土。他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女,痛哭一场,轰轰烈烈地把他送到地里,就算完成了任务。他辛辛苦苦盖起的房子里,他就会占相片那么薄一块位置。他的老婆呢?常常对他骂骂咧咧的老婆,恐怕是念想他最多最长久的人了。少年夫妻老来伴,老来无伴的日子,难熬啊!

    人们就是不知道,对他那个还蒙在鼓里的老父,该怎么开口。在他入殓的时刻,该不该叫老人家最后看一眼他的独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