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命题文章 |
刻意经营这张“脸”
张梅霞
每个人都有两张“脸”:一张脸与生俱来,人人都看得见;另一张“脸”就是自己事业成就的物质表现——自己的作品。庄田是农夫的“脸”,宴席是厨师的“脸”,文章是作家的“脸”,版面是报刊编辑的“脸”。这两张“脸”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两面镜子,表现个性的修养和品格。但是,前一张脸极易随着岁月的流逝失去光华,而后一张“脸”却能穿透时空的阻隔,留传后世。
笔者认为,版面作为报刊编辑的“脸”,首先应该是一张单纯明了的“脸”,让读者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读者来说,他们还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若不给以明确的美丑善恶标准,则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编辑就是报纸的“主持人”,写编者按,加简评,搞导读,及时沟通编读心理,增强对读者思想与知识两方面的针对教育;还可以以专版的形式集中体现编辑的意图。一组不同题材同一主题,或者同一题材不同主题,或者相同题材、主题而不同风格、手法的文章集合出现,会产生一种“集团效应”,让读者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提高。专版可以以“编者按”的形式简单揭示本版的主旨,也可以以“大标题”统率全版。前一种方法明确,后一种方法简洁,可以灵活运用。
其次,版面作为报刊编辑的“脸”,还应该是一张新颖年轻的“脸”。这张“脸”要表情丰富,气韵生动,充满朝气,才不致使人产生厌读感。这“新颖”体现在“善变”上,就是要版版有新意,不重复,不应付,不光形式新,而且要内容新,新才能抓住读者“喜新厌旧”的心理;这种“年轻”体现在“敏感”上,就是要不守旧,不落伍,能紧随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为表现时代精神服务。
再者,版面作为报刊编辑的“脸”,还应该是一张眉清目秀、活泼动人的脸。这体现在版面的美化上,包括版式的设计,花线、底纹、字体的选用等。这种美化要在直观上给人以美感,更要为表现内容服务,最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
在生活中,“以貌取人”是一种世俗的肤浅,而在事业上“以作品取人”,则是最恰当的方法。所以,作为一名报刊编辑,应当费尽心思,刻意追求的是版面期期换新颜,并能乐此不疲,执著不悔。
(原载《小学生拼音报·编读通讯》 199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