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在龙脊梯田〗

(2008-11-09 06:55:08)
标签:

龙脊梯田

木楼

龙胜

游记

分类: 北极游记

行走在龙脊梯田 (小哲带团游记)     

摄影/文:北极九段

〖行走在龙脊梯田〗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很棒的纪录片《龙脊》,描写大山里的孩子没有因为贫穷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故事的主人翁就是生活在桂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瑶人。片子看过就忘了,但龙胜的风光,具体说龙脊的梯田风光却深深地印在了我脑海里,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



 

(摄影小记:本文我选用了自己在龙胜拍摄的二组不同的风格照片,色彩鲜艳的那组照片,我用了UV滤镜,后期制作用了PS技术,只做了色阶、对比、亮度调整,色彩提升等,其它一组没有做过任何处理,附上我这次出团的游记,与博友们共同分享---北极九段小哲)


许多人知道云南的元阳梯田,它位居世界梯田之冠,其实桂林龙胜的龙脊梯田一点儿不比前者逊色,只是规模略小一些,因而没能成为“申遗”项目,但它的魅力依然无法抵挡。

今年的秋天,我因病在阔别旅游舞台一个多月后,再次带团连续几次去了广西。

我们的旅游车离开桂林市不久,车子就钻进了大山,路况不好,但沿途风景绝佳,恍如跌进了一块硕大无朋的翡翠,行车两个多小时,终于驶入龙胜腹地。

〖行走在龙脊梯田〗

 

龙脊位于和平乡,距县城三十多公里,深深地隐藏在大山的皱褶里,如果不是它的梯田被列入广西二十个一级景点之一,这块璞玉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如今,龙脊梯田名声远扬,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旅游不仅提升了龙胜的知名度,也为当地脱贫拉动了内需。当然,带来的弊端就是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早先纯朴善良的壮民、瑶胞以极快的速度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蜕化演变,沾染上了浓浓的铜臭。

 

 

车到山脚,下得车来,没等定神儿,眼前呼啦一下围上一帮红瑶妇女,纷纷拿着绣花制品和假银首饰向人们兜售,大有“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之嫌,搞得你心情大颓巨不爽,要不就是让你掏钱看她们梳头。这里有个长发村,村中的红瑶妇女人人都留长发,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们的头发确实是好,又长又黑又亮,盘起挽成一个髻顶在额前,别具特色。她们梳头的时候一字排开站在溪流的浅处,边唱山歌边用木梳蘸着山泉梳理,加上红衣黑裙,青山绿水,嗯,还别说,确实是一幅赏心悦目的民俗风情画。

〖行走在龙脊梯田〗

 

入得山门,拾级而上,沿途不时有居住在半山腰的壮民、瑶胞修葺的木楼供人们歇脚小憩,这些木楼眼下大多以餐饮、农家乐为主,为游客提供饮食住宿服务,在这里你不但可以吃到正宗的竹筒饭、烟熏腊肉、上佳的冬笋,只要肯掏钱,你甚至能吃到穿山甲、果子狸、山野兔等绿色食品。而住在山上是种享受,龙脊的清晨、黄昏景色最为美丽,当你踩着吱吱作响的木楼梯上到二楼,推开雕花的窗棂,山下的景色便一览无余,要想拍到好片子,最好住上三五天,有的超级摄友一年四季端着炮筒在山上蹲堵。可惜我是带团有时间限制的。


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迄今已有650多年历史。梯田最高处海拔八百多米,最低处海拔三百多米,垂直高差达五百余米,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如链似带,美轮美奂。

我们登临顶峰,站在最高处俯瞰,脚下便是著名的七星伴月,这是描写龙胜风光明信片出现镜头最多的地方。据说绵延数十里的龙脊梯田四季各不相同,春天如条条银带,夏天似道道绿波,秋天若金蛇狂舞,冬天像群龙戏水。哇噻!怎一个“美”字了得。

〖行走在龙脊梯田〗


记得第一次带团去龙脊梯田是在去年的春天,看见那些油菜花,一层层的梯田,大片大片的金黄色。在蓝色的天幕下,似一个春天的童话,美的让人不能呼吸。有些什么东西,熟悉而又久远的东西从记忆里剥离出来,慢慢浮上了心头。

窗外的树已经绿了,街道两边一树树绚烂的榆眼梅含苞待放,废气和花香并存。这个我生活的城市,让我迷恋而又无可奈何。都市的繁华和便利令人不甘却又无法自拔,深深怀念和泥土亲昵的日子:那袅袅的炊烟,那空空的谷场,那高高的麦跺,那童年的歌谣,那些儿时的伙伴……


油菜花开的地方叫做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东南部和平乡境内。壮丽秀美,美名为“世界梯田之冠”。元朝始建,清初完工,已有650多年历史。这地图上的小点,我想要逗留。有个声音悄然响起“走,到龙胜看梯田去。”

〖行走在龙脊梯田〗


(1)
这次我们团队住在桂花香大酒店,桂林火车站的喧嚣嘈杂,让一行十八人都相视而笑。街道不宽,人流虽多,却依然保持着中小城市的节奏,悠闲的安逸的自顾自的向前发展。

米粉店随处可见,都不大。有着些微的凌乱和油腻,象中国每一个这样的小店一样,满是温情的热乎乎的气息。坐下来,叫一碗马肉米粉,味道和在杭州吃到的差不多。许是因为身在桂林,无端的多了几分香。

当我们团队座上广西中旅准备的旅游车前往龙胜的时候,触目皆是绿色的海洋。山峦温柔的起伏,绝少和我家乡北方延边的料峭和狰狞。路边一栋栋农舍掩映在翠竹绿树下,戴斗笠的农人在田间劳作。一汪汪水塘“春江水暖浮白鸭”,狗儿小吠,好一派田园风光。

微雨的天气总带着朦胧诗意,山路蜿蜒,偶尔几丛野菊一闪而过,惊鸿一瞥而又如此明艳。深谷里白雾蔓延,象笼罩在姑娘脸上的纱巾,平白添了许多神秘。当我们到达和平乡时,遗一阵风尘意味深长的笼罩着我。
〖行走在龙脊梯田〗




商业的气息已经逼近,当地的老乡热情询问,想让我们坐他们的车住他们的店。柄承团队一贯的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之原则,我们团队被广西中旅事先安排去古壮寨农家入住,再绕道平安村去大寨。这样,即能看风景又能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山路颠簸,路随山转,空气清新的不染尘埃,就连呼吸的空气也仿佛全是绿。陈旧的木楼里,穿着朴素的小女孩快乐的向我们挥手,路边的古幕肃穆沉默。总是这样,在远离都市钢筋水泥的乡间,我心如此平静安定,纤尘不染,天真而且透明。

公路尽头就是石板小径,据说这些石板路已经有了好几百年历史。农人扛着肥料,步履矫健的匆匆而过,桃花在树丛里嫣然,蔓藤缠绕老树,流水淙淙,泉眼无声。我们背着包,象在绿野仙踪里漫步。想说点什么,却什么都说不出,一切美的淳朴的事物就是有这样匪夷所思的力量。〖行走在龙脊梯田〗

(2)
翻过零散的梯田,团队被安排的家在古壮宅深处。路过乡村小学的时候,可爱的孩子围绕着我们,红扑扑的笑脸纯真无邪。一个长辫子的小姑娘自告奋勇的为我们带路,每跑几步就羞涩的回头等我们,我们赶上她,又见她抿嘴笑着跑到了前路。

古壮宅的风貌保持的基本上完整原始,壮族人爱干净,地上少见垃圾,密集的木楼依山而建。互通邻里,推开后窗就可以看见前面阳台上梳头的姑娘,电话好象派不上什么用场。抱着孩子的妇女,荷着锄头的老人,锈着围巾的老奶奶,岁月对于他们,悠然而又绵长,素朴的让我心悸。



这个农家乐旅店的堂屋在一楼,原木的房子没有过多装饰,空旷宽大。低矮的大圆桌,沿墙一长溜小凳都铺着民族工艺的绣垫,后来发现一路上的木楼基本都是这个样子。山泉接到门口安了水龙头洗脸洗手很方便。

晚饭丰富,腊肉炒野笋,清炖土鸡,干烧豆腐,还有些蔬菜。壮人烹饪,少放佐料,喜欢保留食物原来的清香。我们不是太习惯,此后一路,均是我下厨用他们的原料做菜。但是笋的味道的确鲜美,获得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还有农家自酿的苞米酒,同行的男游客喝了两斤,据说味道好极了。

晚上,清风徐来,推开窗户,灯火在山间闪烁,星辰在夜空明灭,何似在人间?闭目三楼,卧听天籁,那蛙鸣似有还无,响遍了我的梦境。

〖行走在龙脊梯田〗



(3)
晨起有雾,阳光透过云层期期艾艾的照射下来,远山象在云雾中缠绵。吃过早饭,在当地壮族导游的带领下,团队上路去平安寨。

路过古壮寨的后门,壮族导游说是寨子的界标,很有点历史了。石板路长长的伸展,鸟儿在山涧鸣叫,挖野笋的人挑着担子跟我们打招呼。山上经常可以看见一根根劈开的竹筒接下来,掬一捧甘甜可口,都是专门的饮用水,不能在这样的水源上洗衣。

走过驿亭的时候不由感慨,山里人的朴实和聪明。在这样的地方搭驿亭,即能歇脚又能避雨乘凉,更是旅人眼中美丽的风景,真好!清明将至,路边买粽子的老奶奶满脸的皱纹就象梯田。一块钱可以买四个番薯,我们买了两块钱,甜的很。

平安寨没有想象中好,太新太商业,那些陈旧的古老的气息在一场大火中遗失。去七星伴月的时候,路上有人招揽滑竿生意。我上了一个英俊男子的滑竿,叫了声帅哥,那男子的脸羞的通红,让我忍竣不住笑了出来。

七星伴月是由相邻梯田组成的梯田群,不高的山冈圆润地凸起。如链似带,环绕着中间那一个圆圆的螺蛳状梯田,象七颗明星烘托着月亮。一层层梯田一层层绿,仿佛阳光下条条绿带,划出优美的弧线。精美之级,人力和自然完美融合的结晶。

各色秋收的农作物随风摇曳,远处的木楼,穿着民族服饰的少女。在这层层叠叠的梯田背景下,时光倏忽拉远,好象回到了远古的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年代。山如巨屏,伫目远眺,视线所及全是山和梯田。随手抓起垄沟里的泥土,我们和自然离的如此之近。
〖行走在龙脊梯田〗
(4)
在平安寨看完几个景点,匆匆赶往大寨。途中遇到的红瑶妇女,穿着鲜艳的土布衣裳,硕大的银耳环把耳朵吊出了大洞。她们热情的要帮我们背包,生意没拉上也不气恼,跟着我们走了一路。

路过瑶寨的时候发现瑶族没有壮族爱干净,也许是因为贫穷。瑶族的妇女喜欢留长发,很多都留到脚踝,让人对当户理红妆心存怀旧。

大寨的梯田没有灌水,如果说七星伴月的梯田精美,那么大寨的梯田就是恢弘。这里的梯田规模更大,落差也更大。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一直堆到山顶,多少人用了多少心力体力才有了今天的大寨。

艰苦的山民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在这贫瘠的大山里生存,怪不得手上的老茧也象梯田一样一层层的,不用看丰碑,丰碑就里立在劳动者的手心。


泡在温泉里,天上的星星好亮,天明后我们将离开龙胜返回桂林市区,明天继续带团去游览漓江山水。

在龙胜,美丽的风景朴实的人我们一直邂逅,因为美丽所以短暂,离开的时候总让人伤感。“离歌且莫番新阕”,只珍惜眼前人,眼前景,谁知道下一站我们停留在何方?

〖行走在龙脊梯田〗

〖行走在龙脊梯田〗欢迎加入北极九段的文学博客圈,我真诚的邀请你 (点击加入) 《阿里郎》博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