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下回城的狗剩们,来聊聊多听的《中国在梁庄》吧

(2016-02-24 11:58:01)
分类: 乱侃

乡下回城的狗剩们,来聊聊多听的《中国在梁庄》吧

/马庆云

年初的时候,上海姑娘去江西农村,第一顿饭就受不了的炒作,估计震动了很多朋友。虽然这则“新闻”被江西方面出动调查力量,给证伪了,证明是虚假新闻,但这一事件折射出来的网民对农村问题的关注,不容忽视。

无独有偶,梁文道先生在《一千零一夜》中,新年的两期中,连续介绍费孝通先生的著作。无论是《乡土中国》,还是《江村经济》,都是非常扎实的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著作。选在这个节点上聊乡村中国,实在是因为狗剩、翠花们也只有在新年的时候,才重新回到故乡。

我今天想跟我的读者们聊聊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她的其它两部作品。赶在狗剩们(我这个狗剩派的作者,肯定能团聚一群乡下来的读者)刚刚回城的档口,聊一点我个人对这部作品和中国乡村的感想。感兴趣的读者,也欢迎留言给我,大家一起聊聊。

我是去年年底发现梁鸿这本书《中国在梁庄》的。费孝通先生的著作,如雷贯耳,早便知道,是乡村研究的重要著述。梁鸿先生的这本,是我在多听app听书的时候偶然翻阅到的。瞬间对多听app好感大增。现在一本书,没有三四十,买不下来,多听把它转化为了评书一样的声音版本,实在是又省钱又有原汁原味的书听的。

还是说回来,聊梁鸿的《中国在梁庄》。这本书,马狗剩我听完之后,最大的感触就是,真实。梁鸿的写作,可谓是中国农村的纪实写作。它的价值,也正在于这种真实地记录。这本书,对中国河南的梁庄村的人和事有了采访性地记录。对于农村来的我们,当然是真实的。对于生下来便在城市的同志们,则是很好的窥见乡村中国的读物。

这本书,以梁庄村的住户们为采访对象,讲述了老百姓自己的真人真事。中国倒是不缺少乡村小说,但是,我们现在市面上的乡村小说,时间跨度上最近的,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很少有一批90年代的乡村小说,更何况是新世纪的。梁鸿的这本纪实文学,是2010年出版的,可谓是较为当下的。这是重要的价值。

该书对农村的诸多问题都有讲述。梁鸿在接受凤凰的《年代访》专访的时候说,写这些问题,倒也并非抱着为民情愿的意思,更应该当做一种真实的文本记录。她是以一种做史的态度在做纪实文学。在这本纪实文学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乡土中国的凋敝。这种凋敝,包括农民的出走、环境的污染和存留者精神生活的空虚等等。

这些,或许正是中国城市发展必然带来的现状。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否是,能够让凋敝的乡村相对更好一些,而不是不闻不问,藏着掖着呢?《中国在梁庄》把新闻联播不上的内容,给上了。

河南籍作家的本事之一,就是用文字真实地记录历史。梁鸿早期的一些书目,也多研究河南作家图谱。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在梁庄》的反响强烈,她又在2013年出版了《出梁庄记》,在去年年底出版了《神圣家族》。

《出梁庄记》,依旧是纪实采访,对象是在外地务工的梁庄人。目前多听的音频书已经陆续上线了。而《神圣家族》,据说,是梁鸿以吴镇为原型,对12个吴镇人的记录。她笔下,少有虚构,多是真实记录。这样一来,我们一面有着读小说一样的阅读感,一面又有着直面现实的处境感。

乡村中国,一直是所有中国人都绕不过去的自然地域与情感地域。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继续进展,我相信,乡村会更加成为一种情感记忆,乡村这个文学母题,也会更加迷香。真实记录中国人生存现状的文本,值得尊重。

 

更多探讨,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马庆云【xuezhemaqingyu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